鲜花铺就致富路
在革命老区、客家祖地连城县林坊乡的“生育文明幸福家庭”鲜切花示范基地,花农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他们种植的万余支鲜花又要出棚了。“现在出口的销路好,根本不用操心销售的问题。”正在大棚温室里忙着组织工人采收的林塘村二女户林伟高兴地说。 2010年以来,林坊乡充分发挥交通便利、土地平整的地缘优势,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建立利益导向机制,鼓励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引导农户种植鲜切花,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示范带动 让百姓参与进来 从小就喜欢摆弄花草的林伟是林坊乡最早种植鲜切花的领跑者,他90年代末从乡供销社下岗后,开过农资店,办过矿泉水厂,虽然小有积蓄,但林伟并不满足现状。2009年,到云南昆明寻找项目的林伟了解到鲜切花市场的良好前景后,回乡承包了100亩地开始了创业。“品种主要是月季、玫瑰和非洲菊等一般品种,每亩赚了8000多元。”林伟回忆说。 2010年,林坊乡开始引进三明客商与当地村民合作开发鲜切花生产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企合作、农企双赢”模式经营,以此带动当地群众发展鲜切花产业。 看到林伟种花赚到了钱,又有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其他农户很快跟进,林坊乡鲜花种植业快速发展,规模从最初的几户花农发展到现在的200多户。 政策扶持 让基地发展起来 为扶持计生户种花致富,连城县依托林坊乡规划建设1000亩的现代化花卉产业基地,并作为“生育文明幸福家庭”示范基地,出台了一系列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每亩大棚补助高达10000元;二女户、独生子女户每亩再补助3000元,每亩田租补助100元,还为6户计生户争取贴息贷款30万元;花卉基地道路、灌排设施政府出资金建设,花农免费享用。这些大力度的扶持政策,有效解决了花农前期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像助跑器和指路灯,推动和引领着花农放手发展。 连城县还积极邀请省市林业部门、花卉协会、农林大学的专家学者为花农免费授课,为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诊病把脉。同时,帮助花农在进一步改良现有品种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种植出口日韩、效益较好的神马白菊和黄菊等品种,进一步提高鲜切花的产量和品质。 短短三年时间,花卉生产基地已拥有大棚1500多个。林塘、陂桥等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元。在鑫连鑫花卉专业合作社的独生子女户林屋莲的花卉大棚里,一朵朵玫瑰、非洲菊争相斗艳。“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就没有我现在的种植规模。”林屋连介绍说,“我今年种植了50多亩鲜切花,收入可以达到50多万元。” |
- 2013-03-13稀奇古怪专卖店加盟 通往致富的捷径
- 2013-03-11福安油茶业: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油库”
- 2013-03-11经营业绩下滑 部分公司股市套现“致富”
- 2013-03-08同安一畜牧专业合作社搞特种养殖 带动村民致富
- 2013-03-08从高考落榜生成致富领军人 几分之差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