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家船”渔民上岸记
在闽东沿海地区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世代以船为家,终年在海上颠簸,生、老、病、死,婚丧、喜庆等等一切生活都在船上,俗称“连家船”渔民。 在过去,“上学念书、住有其屋”对于“连家船”渔民来说是天方夜谭。而如今,在政府部门的帮助扶持下,越来越多漂泊无定的“连家船”上岸定居,住上了一座座砖木水泥结构的新房,他们的孩子也能安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了。 郑维娇是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鳌江村渔民,与其他“连家船”一样,她生活在一条约七平方米的小船上。在这样的“家”里,她与丈夫林泉禄结了婚,婚后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并落实了节育措施。两个女儿的出生使这个小家庭充满欢乐,但郑维娇夫妇也变得更加忙碌了,除了要经常出海捕鱼之外,还要换取一家人的生活用品,照顾好孩子们的生活起居。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女儿渐渐长大,2003年,为了给两个女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郑维娇与丈夫商量后决定上岸生活,将两个女儿送到城区就学,不再每天出海捕鱼。为了生存,夫妻俩在蕉城区打零工,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从“连家船”到陆地,郑维娇一家期望着能有个安稳的家和一份安定的生活,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转折过程。在一筹莫展之际,郑维娇抱着尝试的心理,来到了漳湾镇政府寻求帮助。 漳湾镇党委副书记傅恩和镇干部了解了郑维娇一家的情况,得知她是“连家船”计生二女户,当即表示要优先帮助他们解决居住问题,并送上了三千元的帮扶资金。 近年来,蕉城区党委、政府积极实施造福工程,帮助许多“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而漳湾镇党委、政府在造福工程宅基地分配方面,对“二女户”给予了相应的照顾,为了帮助渔民计生户创造新的生活,镇政府部门还着力帮助他们解决建房、生产、子女上学等问题。在一系列政策帮扶下,郑维娇在蕉城区漳湾镇鳌江村获得了80平方米的宅基地,用帮扶资金和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钱建起了两层楼的砖木水泥结构新房。 作为“连家船”渔民,对海有着特别的感情,于是他们在镇计生干部的帮助下,开始经营海产品的生意。由于缺乏资金,郑维娇一家的海产生意所得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孩子们的学费及建造房子的欠债,依然是郑维娇肩头的重担。 |
- 2013-03-15漳浦县古雷镇岱仔村:渔民上岸开商铺
- 2013-03-14意海军士兵涉嫌杀害印度渔民 拒受审引意印纠纷
- 2013-03-12清流有所“渔业大学”:提高养殖效益 增加渔民收入
- 2013-03-12意大利称不会将2涉嫌杀害印度渔民的士兵交给印度
- 2013-03-11渔民真是猛汉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