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坯砖房”到“洋楼别墅”
站在家门前的广场上,看着眼前的一排排一栋两户的联排洋楼别墅,蔡瑞生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样的新房。从最初的不到20平方米土坯房到60平方米的砖瓦房,再到如今占地80平方米的三层半小洋楼别墅,从“土坯砖房”到“洋楼别墅”的变迁,见证了长泰县枋洋镇科山村双口宅自然村扶贫搬迁的女儿户蔡瑞生一家的生活巨变。 “这几年,在县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家得到了20万元的政府住房补助,因为是女儿户又增加补助2万元,为我们家建房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要不然,我们建不起这样的大房子!”近日,对冒雨登门慰问的枋洋镇驻村领导,蔡瑞生深情地感慨道。 住房是蔡瑞生最为纠结的大事,自幼生活在昏暗狭小的土坯房、砖瓦房的他一直怀揣着对敞亮新房的渴望。但一年到头,能攒下的建房钱却不多,而且双口宅自然村非常偏远,运输费用高,一吨水泥350元运到双口宅就要加价到500多元。于是,40多年下来,住房梦成了蔡瑞生遥不可及的“奢望”。然而,随着女儿一天一天的长大,他对房子的渴求也一天一天的强烈。 一切的改变,始于2012年政府对双口宅自然村的扶贫搬迁,这让一直期盼建房的蔡瑞生重燃新房梦。新房从选地、开建到装修,枋洋镇党委、政府的干部一直给予全过程的跟踪协助,特别是对女儿户蔡瑞生更是关爱有加,帮助他联系工程队、建材等,并及时把建房款发放到蔡瑞生的手中。通过近一年努力,三层半的小洋楼别墅如期建成,彻底改变了蔡瑞生一家的“土坯砖房”生活。 就在2012年12月初,蔡瑞生一家搬进了新居,过上了全新的雅居生活。走进蔡瑞生新近装修的2楼,只见40多平方米的宽大客厅,摆放着新潮的电视机、皮沙发、茶几等家电家具,整套房子显得颇为舒适雅致。 喜事连连,让蔡瑞生更为高兴的是,在乔迁新居的同时,明年的工作也有了着落。枋洋镇、科山村计生协会帮忙介绍他们到长泰县林墩工业区跟师傅学习烧板技术,并且帮助联系几家石材厂的烧板业务给他们。蔡瑞生和妻子早早地计划好了,要在年内把技术练好,及时和那几家石材厂的老板沟通一下,安居还要乐业,要让家庭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叶达道) |
- 2013-02-28台江这栋小洋楼最早在福州卖牛排 1914年开业
- 2013-02-18三元区14户村民春节喜住房小洋楼 57户今年底乔迁
- 2012-11-21光泽农民讲述幸福生活:住进小洋楼,小酒天天喝
- 2012-10-25福州仓山槐茵里5号老洋楼有星缘 胡蝶“飞”来过
- 2012-10-09厦门低收入家庭10月起实施认定 杜绝住洋楼者吃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