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人口计生新闻网> 热点话题> 探讨建言 > 正文

中国女性教育:一个性别文化与制度的分析

usa.fjsen.com 2013-03-19 14:32   来源:《人口之声》    我来说两句

□叶文振

从整体来看,中国女性教育发展呈现出两个值得关注的性别缺陷:一是平均教育年限偏短;二是教育分布不够均衡,城乡之间、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差异明显。

性别文化和制度是影响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口压力意味着中国教育需求超过教育供给,当教育变成稀缺资源时,不外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提高教育的市场价格,这样经济不富裕的家庭就会在男权性别文化和制度的驱使下,把教育资源的约束转嫁给女儿,或者让女儿去打工分担儿子的教育费用,或者让独生女儿适可而止,不要上更多的学,以免给家庭增加负担;二是提高教育的入学门槛,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性别意识强的父母会在必要的时候牺牲女儿的利益,以保证儿子考高分继续深造,如,要求女儿承担更多的家务,等等。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人口压力会加大传统性别文化对中国女性,特别是中国农村女性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第二,传统的性别文化和制度对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简单的、显而易见的,它是通过教育机会的减少、教育难度的加大以及教育回报的降低,来实现对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庭中,女比男强好景不长”的传统性别文化,“相夫教子是女人最重要的工作”、“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的传统性别分工制度,以及容易使人产生“反正长大都要嫁人,何必进行教育投资”想法的“男婚女嫁”与“男高女低”的传统性别婚嫁制度,会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形成向男孩倾斜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最终导致女性教育机会的减少。

再如,不少女生因要做家务而影响学业,女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会遭遇性别歧视,“高学历”女性在婚姻市场也会面临“高处不胜寒”的尴尬。为此,进一步促进中国女生教育的发展,要围绕如何变革传统的性别文化和制度寻找对策。

缩小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性别差异。对于经济拮据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农村的家庭,不仅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而且还要适当开展勤工俭学,使女生在求学过程中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另外,还要增加农村办学在时间上的灵活性,以满足农村季节性的劳动力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好地降低或抵消女孩因为求学给家庭带来的机会成本。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