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是正月十五,福州人彭宁一早来到三坊七巷南后街,按照福州习俗,为他的十四岁女儿彭辛怡买一盏元宵节花灯,红艳艳的荔枝灯,寓意女孩子红红火火,讨喜平安。本来是家人团聚的节日,彭辛怡却在医院的无菌仓度过了春节和元宵。
去年夏天,辛怡被诊断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型”,是白血病最凶险的一种,必须马上进行骨髓移植。5个月的治疗期间,在经历了五次骨髓配对之后,出现了高配对人选,但直到辛怡第三次化疗结束,匿名的骨髓捐赠人选一直没有回音。
彭宁决定自己救女儿,借助协和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半相合移植技术,为女儿移植了自己的骨髓和造血干细胞。如今彭辛怡正在协和医院的无菌仓康复治疗,彭宁则在手术第二天后就出院回家疗养。
彭宁的工资2000元出头,妻子陈美勇为照顾照顾女儿,已经把工作给停掉了。彭宁打开他手机中的密密麻麻的银行转账记录,点着上面的捐款的人名。借助这些力量,彭宁一家熬过了最初的困境,但后续治疗接踵而至的资金缺口令这位49岁的父亲寝食难安。吕明摄

彭辛怡的母亲陈美勇正在煮元宵准备带到医院。记者发现陈美勇的眼眶越来越黑,“我现在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她小声而快速地说,“我不能跨掉,但我睡不着。”吕明摄

彭辛怡的母亲正在煮元宵准备带到医院。吕明摄

彭辛怡的父母骑着电动车前往医院。医生叮嘱彭宁要卧床休息半个月,但手术完第三天他就出去接活了。吕明摄

彭宁及妻子陈美勇在无菌仓外望着女儿。当记者陪同彭宁夫妇探望女儿出来后对她说,你很勇敢,这一次你没对女儿流眼泪,她的眼眶却瞬间红了。吕明摄

彭宁在无菌仓外望着女儿。他说,“做移植手术前我一点都没有犹豫,手术后我一夜夜的睡不着,我怕我垮掉。”吕明 摄

彭宁给女儿看煮好的元宵。“我等她出来,她以后16岁我还要给她送状元骑马灯,她结婚了,我要给她送观音娘娘送子灯,我要一直给她送下去。”彭宁红着眼睛说。吕明摄

由于彭辛怡做完手术,细胞正在生长,所以全身一直很酸痛。吕明 摄

彭辛怡手上的针孔。吕明 摄

彭辛怡对记者开玩笑说,“我眼睛很大,有没有和范冰冰一样美?”协和医院血液科医生陈萍评价辛怡勇敢乐观,令人喜欢。
吕明 摄
【图刊】白血病女孩的元宵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