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10粒肉刺,被收3100元,陈先生想不通
海峡都市报讯(记者 陈颖旭/文
关铭荣/图)“拔一根‘肉刺’2元,结账的时候居然要3100元。”昨日上午,福州小伙陈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5060反映,他在台江区工业路海峡特技修脚足按店拔除肉刺,结账时店家在“根”和“粒”之间玩文字游戏,竟收走他3100元。对此,店家称收费没有问题,而且也提前告知了消费者。
昨日下午,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陈彬查看了陈先生脚上的创口后表示,患者脚上肉刺有十粒左右,用液氮冷冻治疗,一粒20元,所有费用只要200元左右。
商家:收费“明码标价”没问题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海峡特技修脚店了解此事。店老板胡先生指着墙上的价目表称,他们收费“明码标价”,事先也告知陈先生收费标准,因此不存在乱收费问题。他说,陈先生脚底长的是带有传染性的肉刺。
“肉刺有许多根须状的物体,以根为单位收费的,每根2元,但我们一般都是按粒收费,1粒80元。”
胡先生说,他们给陈先生打了折,只收了陈先生3100元。
胡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店已经开了20年左右,在他店里消费的顾客,花两三千元并不稀奇,“收费虽然会略高些,但效果绝对好,后期不会复发”。在采访中,胡先生拒绝展示他所用的药物,称这是祖传偏方,不能外传。
记者查看胡先生的营业执照后发现,这家店的真实名称为“台江区长兵足按店”。对此,胡先生解释,海峡特技修脚根本注册不了,为了让店招显眼,他都是悬挂海峡特技修脚的店招。
医生:花3100元简直是天文数字
拔除肉刺,到底需要多少钱呢?昨日下午,记者与陈先生一起来到了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一名皮肤医生了解陈先生的情况后惊呼:“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该院的副主任医师陈彬详细查看了陈先生的创口后表示,这应该是病毒性跖(音zhí)疣,俗称肉刺。
“如果用刀,把疣体刮掉一点,你会看到断面上有一个个的小黑点,好像一丝一丝的,这就是疣体的丛生组织。”
陈医生表示,医院一般都是按粒收费,不会按根收费,因为他们一般采用液氮冷冻进行治疗,让其自然脱落,指甲盖大的疣体1粒收费20元,如果疣体比较小,两粒也只按一粒收费。根据患者脚上的创面,医生推测患者脚上应该也就十粒左右,费用只要200元左右。
昨天,陈先生已经向12315投诉此事,12315已受理。

陈先生在海峡特技修脚店治疗
21日,陈先生去福州工业路上的海峡特技修脚店里治疗脚上的鸡眼,却被告知是得了肉刺,付了3000多元的治疗费。对此,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一名医生表示,按照目前陈先生的创面,她粗略估算,费用在200多元。
陈先生告诉东南快报记者,自己的双脚上长有异物,怀疑是长了鸡眼。为此,他来到位于福州工业路一家名为海峡特技修脚的店内进行治疗。
陈先生说,进店后,店老板告知他拔鸡眼会有根须,要按2元每根的标准收费。他自己想了想,脚上患处也不多,费用也贵不到哪去,就同意了。随后店老板却表示,他的脚上长的异物并非鸡眼,而是跖疣,需要将里面的肉刺拔除。
之后,陈先生便看到店里的医师用刀片、镊子,以及他说不出来名字的药水,对其脚上的肉刺进行拔除。经过一番工夫,这个所谓的小手术总算完工。但是结账的时候,却让陈先生惊呆了。店家一共从他的脚上拔出57个肉刺,按照店内价目表的定价,拔出每个肉刺需收费80元。
“当时我就感觉是被骗了。”陈先生说,碍于当时店家的压力,他以转账的形式付了3000多元的治疗费。后来他也上网查询了类似的以肉刺为名的诈骗案例。陈先生故而觉得自己被骗的概率越来越大。
昨日下午2点,东南快报记者来到这家海峡特技修脚店内。据店老板表示,陈先生来做肉刺治疗的时候,他曾多次告知对方收费标准,陈先生本人多次清点过挖出来的肉刺数目。他们还对陈先生的消费项目做了一定的折扣优惠。
东南快报记者也注意到,这家店目前只看到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而且,其登记的名称为“台江区长兵足按店”,与店门口的实际招牌不符。
对此,陈先生也质疑该店是否具备为鸡眼以及跖疣患者做手术的资质。
昨日下午,在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内,副主任医师陈彬也对陈先生脚上的伤口和症状做了初步的诊断。
据陈彬称,根据异物所分布的部位、皮损等,陈先生所患跖疣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关于店家所称的肉刺,其实为民间叫法,医学上并没有这类称呼。陈彬告诉记者,跖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其治疗多以冷冻法为主,也可做手术切除。在正规医院内,多以跖疣的大小来定价收费。
“一般小拇指大小的患处,我们是按一处20元的标准。”陈彬说,再大一些的话,一般为40-60元不等,不过具体还是以患处的大小面积计算。按照目前陈先生的创面,她粗略估算后得出,费用在200多元。
对此,福州卫计委医政处的工作人员表示,诊所或门诊若要具备治疗鸡眼、跖疣此类病症的资质,首先需要有医疗机构许可证,医生也要持有执业医师证,而诊所和门诊的装修也需要根据相关的标准执行。如若未具备,则属于非法行医的范畴。卫计委医政处的工作人员表示,若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可向当地公安、卫计委以及食药监部门举报。
(记者 陈木易 刘朔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