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12月4日讯(通讯员 钟兴伟)近年来,寿宁县在开展人口计生工作中,紧密联系实际,立足县情,从强化为民办实事入手,出台系列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办法,借助“五项工程”,为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注入正能量,促进工作上新台阶。
利益导向惠民工程保民生。1、做足茶文章,造福计生户。一是结合建设“边城新茶乡”,积极鼓励农村计生家庭或改植茶叶新品种、或扩大茶叶种植数量、或承包邻里抛荒的茶园,两年来帮扶900多户计生家庭成为种茶大户,通过种茶过上好日子。二是组织有制茶基础的计生户参加制茶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班系统学习和邀请制茶能手现场示范,提高其制茶本领。三是通过小额贷款等资金支持,扶助计生户开办制茶厂,500多户计生户因此走上制茶致富之路。四是采取“亲戚帮助、乡邻带动”等方式,让有闯劲、善经销的的年轻人,到全国各地办“茶庄”,销售本地优质、健康绿色茶叶,三年来共有1000多人走上了售茶之路,涌现出一批远近闻名的售茶能手。2、借道“乡村游”,催生幸福家。寿宁地处闽浙边界,借助“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红色革命根据地”、“世界廊桥之乡”等知名旅游资源,积极引领广大计生户,瞄准旅游业,巧赚“旅游钱”。一是政府注入资金,让有经营理念的计生户组成“联合体”,在旅游景区共同经营小超市。眼下这种共同经营的“联合体”,已由原来斜滩镇的一两家试点,逐渐向全县各乡镇推广铺开,并产生了良好的“赚钱效应”,全县上百户计生户尝到了甜头。二是引领计生户在自家门口开办“农家乐”。目前,犀溪村和西浦村已办起了数家“农家乐”,通过带动辐射,全县其他乡镇如武曲、南阳、芹洋、平溪等乡镇也结合各自的特点,纷纷引领计生户办“农家乐”。现在“农家乐”已成了广大计生户发家致富的“聚宝盆”。3、表彰计生户,增强幸福感。对走上富裕路的计生户,因势利导,按照“文明、优生、致富、奉献”的具体要求,在全县计生户中开展评选表彰“幸福家庭”活动, 2011年起每年评选一次,两年评出“幸福家庭”898户,每户发给奖金1000元,共发放奖金近90万元。对被评上的“幸福家庭”,根据有关协议,还在资金帮扶、企业招工、子女就学等方面均给予优先照顾。
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得民心。通过建立健全四项机制,全力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1、健全领导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成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不断充实更新县计生服务站仪器设备,配置了新型B超机、精子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优生健康检测试剂等。同时,注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2、健全服务机制,规范项目运行。建立新婚和再生育夫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档案,对新婚暂不打算怀孕的夫妇,由优生咨询工作人员做好宣传工作,建议孕前3—6个月到县计生服务站参加检查;对再生育对象,由村计生服务员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计划怀孕前3—6个月到县计生服务站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提供咨询指导服务。3、健全评估机制,确保服务质量。按照普遍性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为参检夫妇提供有针对性的孕前咨询和健康指导。检验结果及评估建议确保在一周内告知参检者。县计生服务站成立评估组,对计划怀孕夫妇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评估建议。对高风险人群,落实县、乡两级共同跟进指导责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快速联动信息工程顺民意。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人口计生11025信息平台”,计生、公安、卫生、民政等多部门快速联动,24小时安排人员值班,全方位服务群众,积极打造温馨计生,让小平台做出了大文章。1、视频对接,方便诊疗。通过联动信息平台,育龄群众可直接和值班医生视频对话,既可以省钱、省时,遇到难言之隐,还可避免面对面的尴尬。若是疑难杂症,还可以通过接诊医生找到上级专家、教授诊疗。2、告知流程,有利办证。育龄群众在办理生育服务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相关证件时,需要提供什么材料、经过哪些部门单位、办理时限多久等等,全部在联动信息平台上告知,群众一看便明了,避免了来回跑、花冤枉钱。3、传递信息,助力创业。联动信息平台及时向育龄群众发布、更新所收集到的有关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信息,引领他们创业致富。特别在年终岁首及时向育龄群众发布各地用工需求信息,为农村的育龄群众劳务输出,拓宽就业渠道。两年间提供各类有用信息3200余条。4、干群互动,便于咨询。借助信息平台,广大群众可以和计生干部互动,一方面让干部能倾听群众的呼声,另一方面也让群众了解干部的难处,促进了相互了解。计生干部在回答育龄群众咨询时,还可以及时向他们宣传计生政策,特别是县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让他们从中得到实惠。
人口文化宣传工程拂新风。该县合力唱响人口文化主旋律。大胆探索新型人口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资源和地方人文积淀,借助独特的品牌载体,不断拓展新方法、新途径,极力打造计生宣传亮点。1、北路戏曲演计生。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属濒危小剧种,其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行腔顺畅,道白、唱腔均使用普通话,深受全县广大群众的欢迎,现仅存于该县。县计生局投入资金10万多元联合北路戏剧团,创作《多福老太》等5个计生文艺作品,每年春节、夏秋农闲时节到全县农村巡回演。2、廊桥文化连计生。该是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也是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爱在廊桥》的拍摄地,至今还拥有19座贯木拱廊桥,这些桥或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县城,或横跨在乡野小溪之上。为让廊桥连接计生,他们在不破坏古迹风貌的前提下,在桥的两头设置计生宣传标语、生育文化广告,并把宣扬关爱女孩的女神请进桥上神龛之中,让民众在祈福时潜移默化接受“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同是传后人的”的新观念。3、选编民谣唱计生。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宦寿期间,为破除重男轻女陋习,发布《禁溺女告示》。县人口计生部门抓住这一契机,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冯梦龙关爱生命、倡导男女平等史料,结合当地的民谣,编辑整理民歌《月光光》,并编印了上万册在全县广加宣传,其创作体现关爱女孩思想的歌曲《女儿花》,因词曲优美入选《福建歌声》杂志而传向省内外。4、
影视宣传播计生。将人口计生知识宣传融入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制作婚前优生健康检查知识、计生优惠政策集锦、计生家庭致富典型等短片,在每场电影放映前播放10分钟,还投入专项资金向福建广电集团总公司购买《孕育指南》付费电视频道,免费提供给全县人民观看,让全县育龄群众了解科学、丰富的生育及婴幼儿培养知识,从而广泛普及优生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缺陷婴儿的出生。5、幸福家庭品计生。组织开展“寿宁计划生育幸福感召行动”,先后开展了计生“幸福家庭”、“幸福母亲”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分别评选产生“幸福家庭”1000个、“幸福母亲”500名,并为他们颁发奖金,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口文化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合治理“三高”工程促提升。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偏高问题,是提
升工作水平的关键,该县通过打造三维空间努力遏制“三高”。1、打造宣传空间,促观念转变。借助县有线电视、县人口计生局网站、《寿宁时讯》等平台开辟专栏,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优生检测的重要性、“两非”的危害等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贫困女生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典型事例,积极为困难计生户女孩就学、就业牵线搭桥,营造遏制“三高”的良好舆论氛围。2、打造服务空间,保优生优育。开展“贴心优检”活动,创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机制,充实更新计生服务站的仪器设备,县服务站工作人员提早上班,为空腹等待抽血检查的群众缩短等待时间,提供免费接送车辆,让参加免费优检群众往返舒心。3、打造执法空间,增警示效果。加强医疗单位B超管理,强化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开展守法警示教育,对参与“两非”的医护人员,查实后一律吊销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证书;定期对全县各医疗机构、药店进行专项清理,严格规范终止妊娠药品的批发、零售;建立举报重奖制度,凡举报“两非”案件,经查证属实的予以重奖。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后该县将进一步联系实际,继续探索提升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建设美丽家乡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