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失衡凸显“长短板” 看病难迟迟未解决
给供给侧改革做好加法 短板究竟应该怎么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出了“药方”:通过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等方面扩大有效供给。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靠供给侧的改善补上短板,给供给侧改革实现途径做“加法”。 当前,我们正进行着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研究核心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保护建设等,就是在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多方面消费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强大投资性需求,消化钢铁、有色金属、水泥、汽车等方面的产能过剩,将许多因为总量需求不足而效益低下的所谓“僵尸企业”拯救出来。 “补短板实际上就是‘清障碍’,更进一步则意味着‘强根基’,重在不断地扩大有效供给。”宋清辉指出,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比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必须减少行政审批,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必须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才能解决“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要看到,完成这些重点任务,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只有进行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效推动这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扩大供给产能过剩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有效扩大供给不等于产能过剩,只要投资是用来“补短板”、提高劳动生产率,或是补足基础设施瓶颈的,这种投资就不会造成产能过剩。 下一步,城际铁路、地铁、地下管线,以及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新一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一系列的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都将是国内短板项目建设的重点。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经济学家陈锡康呼吁,我们要为投资正名,要提高效率增长来促进经济发展。投资需求是三大需求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也指出,2014年,我国在制造业方面的进口就有1.3万亿元,进口的都是我国不能生产,附加价值比较高,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如果在产业升级、技术方面加强投资“补短板”,这样的投资不会造成产能过剩,而且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以后,还可以增加出口。基础设施也是一样的,如果将投资用于城镇化建设,由此带来人口的集中,规模经济扩大,那就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
- 2015-12-25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5-12-22用“适度软刺激”为调结构护航
- 2015-12-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召开 预计突出稳增长调结构|大咖论剑,世界互联网大会透露什么新信号?
- 2015-12-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召开 预计突出稳增长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