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改革成效大,“拿来”还需因地制宜
医院改革:“堵浪费”效果佳,但可否推广仍需更多数据分析 除了靠政府的政策及“硬件”投入,“软件”和日常管理还需靠医院自身。对此,三明医改在政府政策的主导下,医院内部机制也进行改革,控费效果较为明显。杨孝灯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坦言,主要做法就是“堵浪费”,挤压药品耗材价格水分和药品用量,改变医生不合理用药习惯,通过提高体现医护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转化为医院合理收入。 取消药品加成后,三明市分批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王院长 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2015年6月1日,三明市第三次价格调整中,涉及医疗服务项目超过4300个,调高的项目主要有手术类和治疗类,如剖宫产术1200元调至1385元,涨幅15.4%;特殊疾病护理25元调至40元,涨幅60%;降低的项目主要为检查化验类,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30元降为27元,降幅10%;血清果糖测定10元降为9元,降幅10%等。 为了避免过度检查、过度手术、多度住院等情况发生,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控费措施,如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控制检查化验费用占比、制定每百个门急诊病人住院率上限及平均住院天数等。 杨孝灯表示,三明市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将挤压的药品耗材水分,80%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转化为医院的合理收入,从而用于逐步实现医护人员年薪制,促进医院发展,将20%空间节约下来让利于患者。医院收入含金量提高,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医保基金平稳运行。 公立医院改革后,三明市出院患者次均费用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医保报销比例的提高及医院采取一系列控费举措,参保患者自付部分越来越少。城乡居民医保患者出院次均费用由2011年4000元出头,降为2014年3700元左右;出院次均自付费用由2011年2200多元降为2014年1400多元。职工医保患者出院次均费用降幅更为明显,由2011年7000元出头,降为2014年4700多元;出院次均自付费用由2011年2100多元降为2014年1400多元。 另外,医保基金支出有所改变。三明市职工医保基金次均支出由2011年4800多元降为2014年的3200多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次均支出略有上升,由2011年1700多元上升为2014年2200多元。实现总体结余。除此之外,医院收入结构也发生较大改变,由2011年药品耗材占比约60%、检查化验占比约40%,实现了向2014年药占比约40%、检查化验占60%的重要转变。通过“量价齐下”的举措,医院“堵浪费”效果明显。 不过,王兴琳在对这些举措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她认为,医疗不仅只是单纯看控费和价格。模式是否可以大面积推广,更应从医改的健康管理上着眼,除了控费及药占比的数据,还需更多数据进行分析,如医院病人转出率等因素。 |
- 2016-01-15国务院医改办调研组来岩调研
- 2016-01-14福建:分级诊疗撬动医改坚冰 签约服务激活一池春水
- 2016-01-14福建:分级诊疗撬动医改坚冰 签约服务激活一池春水
- 2016-01-14“医改明星”三明 关于医改药改的数字化思辩
- 2016-01-14福建:分级诊疗撬动医改坚冰 签约服务激活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