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医改不能只改医院医保 上游同样需配套
深层难题未来如何破 斩断药企和医生之间不当利益输送、推进上游药品生产领域改革成为关键 沾益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顺道认为,此番取消药品加成,只是解决了以药养医院的问题。“传统上看病支出分两块:一是‘医费’,二是药费。实际上,基层‘医费’目前还无法和医生付出的劳动相匹配,但解决药费价格畸高问题不能仅仅靠取消药品加成。” “同样成分的药品改个名、换个商标包装,再去做广告,价格就翻番;几块钱的低价药药厂干脆不生产,医院想进药却发现买不到,无奈只能买几十块钱的高价药。”王顺道认为,医疗改革不能只对医院动刀,上游药品生产领域同样应该进行改革。 王虎峰教授说,针对这一问题,2016年开始,“十三五”期间将对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做系统性的改革。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斩断药品加成和医院之间的利益关联后,斩断药企和医生之间的不正当利益输送同样关键。 王顺道认为,取消药品加成后,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一步凸显,但县级公立医院下一步的发展也要兼顾。“目前如果没有政府财政补助,医院属于亏损运营,而医院改善医疗条件、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等均需要增加投入,必然需要基层财政增加这方面投入。”这意味着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体制也要进行配套改革,对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更高。 与取消药品加成相对应的是,基层医院留不住人的局面仍然未得到扭转。“好医生都去了上级医院,患者也跑到大医院,分级诊疗的改革目的就难以实现。”王顺道说,医改后就诊人员相应增多,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不断增加,如何提高医护人员待遇,从而实现基层医院留住人才,仍需进一步探索。 ■记者手记 找准痛点 瞄准难点 政府补助80万,人均受益也仅两元。推进医改不易,因此不能否定这一小步的意义: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与其说是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不如说是为了破除以药养医院。然而,医改成败关键是能否找准痛点、瞄准难点,有效化解看病难、看病贵,通俗说就是患者的获得感。 一边是药价畸高,一边是基层医生合法收入不高,如何破解“药贵医贱”的局面,仍需深化改革,让该降的降下来,让该高的高上去。 如果说药品换个名称就涨价大家已习以为常,医院也买不到便宜药则给记者更多触动。医改不能只改医院、医保,上游医药领域改革同样需要配套。取消药品加成只是降低了药品的“流通费”,怎么挤掉药价本身的“水分”更为关键。 另外,大多数医护人员合法收入并不能体现其价值,也就难保有人不动歪心思。让医生有个体面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是社会之福,也应是医改的题中之义。 |
- 2016-02-24人民日报:医改不能只改医院医保 上游同样需配套
- 2016-02-21抓住改革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我市召开医改工作推进会
- 2016-02-19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莅临三明调研医改工作
- 2016-02-18福建省财政7.8亿元扶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生根发芽
- 2016-02-18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