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群众献血人次和献血量持续下滑 记者求解血液供需矛盾
“血疑”三问 东南网5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近期,全国各地“血荒”“用血难”等问题又牵引公众视线,我省也存在用血紧张问题。以福州为例,自2010年以来,群众献血人次和献血量持续下滑。自愿无偿献血量为何下降?群众对献血有哪些疑惑?近日,记者对从血液采集、制备到医院临床使用等各方面进行了解,为群众释疑,求解血液供需矛盾。 一问 无偿献血安全吗? 12日,记者来到福州大学旗山校区,这里停靠着省血液中心的一辆献血车,20多名大学生在参加无偿献血。 大四女生章敏进入检测区,先由工作人员采集血样,进行乙肝、血型、转氨酶、血色素等项目的快速检测,体检合格后坐到采血椅上。护士询问她准备献多少血,确认后,护士取出一个规格300毫升的一次性采血袋,然后麻利地系上压脉带、消毒、进针。几分钟后,300毫升血液采集完成。之后,护士在血袋和血样上分别贴上统一的13位条形码。据介绍,这个条形码就是这袋血液的身份证,有了它,就能知道这袋血液是什么时候、在哪里采集的,经过了哪几项检测,检测结果是什么,最终用到哪所医院哪位病人身上。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采血所用的针头、血袋及所有耗材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是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具。每位献血者使用一个专用的血袋,采集血液的针头被放进一个塑料锐器盒,每天带回血液中心做集中的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以前听说献血可能会染上疾病,有点担心。现在亲身体验,放心了。”章敏笑着说。 有人担心献血会伤身体,对此,工作人员解释,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至8%,人体每天约有40毫升的血细胞再生,每次献血200至400毫升,只占人体总血量的一小部分。适量献血不但对健康无害,反而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造血功能;献血后产生的年轻白细胞,具有更强的吞噬病菌的能力;定期献血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患病率。 二问 用血为何要付费? 随后,记者来到省血液中心。血液采集回来后,在这里检验、制备、储存。 在该中心待检库,记者看到,每袋血的血型、血量等信息被工作人员录入电脑,形成入库单。经过双人核对后,他们把一袋袋血发往成分科进行分离,同时把每袋血对应的血样发往检验科进行检验。目前,我国要求临床输注成分血,成分血有机器采集和手工制备两道程序,而成分科的工作属于后者。通过物理分离,一袋全血被制备为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在一袋袋全血“分身”的同时,与每袋血同源的血液样本则在检验科接受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ABO血型、RhD抗原筛查、转氨酶7个项目的检测。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每一份血样被分成两份,由两组检测人员用两种不同的试剂进行检测,只有两次结果均合格的血液才能进入合格区的储血专用设备中分类储存,等待发往临床医院使用。 |
- 2016-05-18福建群众献血人次和献血量持续下滑 记者求解血液供需矛盾
- 2016-05-13汶川抗震精神已经融入民族血液
- 2016-05-11数据:寨卡病毒在尿液中停留时间比在血液中更长
- 2016-04-25《关于2015年血液安全技术核查的通报》的解读
- 2016-04-22增加血液回流 厦门一女子乱穿弹力袜加重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