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村民们的“家庭医生”:80后陈伟琳18年行医之路

2016-09-28 08:37:42 宋为伟 林凯 颜之宏 来源:新华社福州责任编辑:王超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福州9月27日新媒体专电(记者 宋为伟 林凯 颜之宏)“一个电话,不管什么时候,小陈医生都会赶到家里来看病。”在福建省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后溪村,村民们这样评价村医陈伟琳。后溪村超过900户家庭的3600多人的健康问题,全靠陈伟琳一个执业医师张罗,许多村民都戏称他为“家庭医生”。

由于村里经济条件有限,陈伟琳给村民配药只收成本价,甚至自掏腰包为畲乡村民开处方。村里毕业的“文化人”大多选择了去城市发展,陈伟琳却选择了留下,而这一留,就是18个春秋。

9月23日,陈伟琳为患有哮喘、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村中留守老人陈水法入户随诊后与老人道别。 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赤脚医生“老子”与乡村医生“儿子”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四岁时的陈伟琳就能背诵老中医创作的《汤头歌诀》。受父亲的影响,陈伟琳在幼年时即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凭借天资,他在六岁时就能将包含300余方中医常用方剂的《汤头歌诀》倒背如流。

父亲陈启惠是陈伟琳在从医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和领路人。陈启惠1968年从龙溪卫校(漳州卫生学校前身)中医专业毕业后就在湖西畲族乡卫生院做一名医生。时隔三十年后的1998年,陈伟琳从漳州卫生学校的西医士专业毕业,成为后溪村唯一一名执业医师。

从小在家受父亲有关中医学的熏陶,在学校又受过西医学的专门培训,陈伟琳成了名副其实的“中西医结合”。事实上,去卫校读书前,陈伟琳曾因为读中医还是西医犹豫过,父亲陈启惠坚持让他去读西医,因为在父亲眼里,“西医能救急,对于一些农村常见的急性病,西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9月22日,陈伟琳(右一)在后溪村卫生所为76岁的陈定坤做慢性病随访。他的父亲、老中医陈启惠(左二)站在旁边注视着他。 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除此之外,“救死扶伤”也是这个村医世家代代相传的祖训。2004年至2011年的七年间,后溪村下的南山自然村一位高龄村民患上了糖尿病足,陈伟琳每天需要往返两三趟为病患清洗伤口。2006年恰逢台风季,洪水将去往病患家必经之路上的一座桥梁摧毁。在接下去的两年时间里,陈伟琳不得不每天涉溪通过。有时候溪水实在太急,陈伟琳就得绕道7公里多的山路前往。

“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病患,是一个医生的本分。”陈伟琳每一次出诊都谨记父亲对他说的这句话。当畲乡所有的年轻人都在谋划着往外走的时候,陈启惠却坚定地将儿子留了下来,“我在畲乡做了一辈子赤脚医生,对这片地头感情最深,这小子也是畲乡的儿子,今天有了文化,更应该留在这里!”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