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宣传动态> 行业尖兵 > 正文

刘菁:从雨伞厂钳工到耳鼻喉科主任

usa.fjsen.com 2016-10-31 17:31:29   来源:    我来说两句

从雨伞厂钳工到耳鼻喉科主任

——记邵武市立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菁

刘菁,男,1960年出生,1976年参加工作,1988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现任邵武市立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被推选为福建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第六、七、八届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务委员、南平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福建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莆田学院兼职教授;被评为首批南平市优秀卫生人才、邵武市首届及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卫计局和医院的表彰。

他挚爱医疗工作,积极参加省内外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先后到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眼耳鼻咽喉科医院、北京肿瘤医院进修,并参加了福建医科大学硕士课程学习班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先后主持开展了复杂小儿支气管异物及食道异物取出术、耳显微及喉显微手术术、鼻内窥镜手术、头颈部肿瘤手术、鼾症手术等专科手术,科室整体技术水平居南平市前茅,在专业杂志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

自学成才,雨伞厂钳工跨出车间,成为一名医学学生

刘菁的父亲是教师,母亲是转业军人,参加过解放大西南战役,后来也成为一名教师。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在上个世纪那场“十年动乱”中,刘菁没能获得进一步学习的机会。1976年,初中尚未毕业的刘菁进入建阳雨伞厂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厂钳工,这一干就是八年。那些年来,刘菁刻苦钻研、努力工作,很快被提拔为车间主任,但是,由于读书少,底子薄,他很快意识到“没有知识文化是不行的!”刘菁回忆起工厂生活,越来越体会到了知识文化的重要性,他有了强烈的意愿——“一定要考上大学!”

那个年代,书籍很难买到,刘菁想方设法购买了18本数理化自学丛书。炎炎夏日,白天要在车间上班,晚上就躲在房间里学习,“实在太热太累了,就打来一盆冷水,洗洗脸,四下走动走动,接着学。”因为小学只念了半年,初中学习了两年,没进过高中,和自己共同学习的老师同学都很少。“我这一辈子只有一张毕业证。”刘菁谈起学习生涯,感慨地说道。小学初中从未毕业过,仅凭自学,依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努力的意志,刘菁取得了工厂领导和同事以及父母的支持。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初中时曾教过他的老师进城教课来了,他千方百计想办法联系上老师,终于以一个没有学籍的“旁听生”身份插到建阳二中听课。1983年,在建阳雨伞厂工作了八年的刘菁以同等学历参加了高考,在校期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年龄比其他同学普遍偏大,他被同学们亲切地成为“大刘”,还担任了“大班长”。

当时,高考志愿打算报什么?全靠自学起家的刘菁其实心里早有了答案——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高考成绩出来后,他毅然放弃了重点大学的录取,而选择了福建医学院医学系。如今,即便是已经从医近三十年的刘菁,面对恶劣的医患关系和社会人员的不理解,他依然挚爱着自己的职业,当一名好医生仍旧是自己的“心头最爱”。

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耳鼻咽喉科的医生

1988年8月,在福建医学院医学系学习了五年,刘菁进入邵武市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成为一名住院医师,这个专业已经伴随了他的二十多年。

从住院医师一直到主任医师,刘菁还担任过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兼任过邵武市昭阳卫生院院长。因为获得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最终使得“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成真,工作后的刘菁更加努力,更加要求上进。1998年,邵武市立医院成为南平地区最早独立开展喉癌手术的医院之一,在多次观摩专家手术,并前往多家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之后,刘菁和他的团队也开始了独立开展手术的“冒险之旅”。2001年,还在北京开会的刘菁接到一个电话,为一名50多岁的喉癌患者诊治,他从北京很快赶回了邵武,在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和综合分析后,他建议实行“次全喉切除+喉成形术”。由于难度较大,加上患者对手术的不理解,患者带着不信任的情绪离开了医院,半年内转诊多家医院,得到的结论都是手术治疗。最终,患者还是回到了刘菁医生这里,请求手术。经过进一步的评估,刘菁和他的团队认真周密地为患者制定了“次全喉切除+喉成型”手术方案,并取得了成功。十五年过去了,这名患者恢复良好,不仅像正常人一样说话、饮食、呼吸,而且还能够参与一般的体力劳动,现在他依然定期到刘菁医生这里来复诊,还和刘菁成为了好朋友。

对于患者,刘菁始终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工作中有自己的原则性,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特别耐心、细心,每一次术前谈话他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跟患者说明手术的意义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科室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短,通常一周就出院了。”跟刘菁搭档20多年的耳鼻咽喉科护士长黄旭霞说,“但就是短短的一周,也经常看到患者或者家属在床头前,在住院部过道里不停感谢刘主任。”就是这样,刘菁带领着耳鼻喉科上上下下各级医生全力以赴诊治每一位患者,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台手术。

这些年来,刘菁长期坚持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无论是专家门诊,还是病房查房。对于一些第二天需要手术的病人,刘菁常常在前一天晚上来到床头前跟患者聊一聊。“多做一些解释和沟通,就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紧张,更好地配合手术。”

1998年,刘菁为两例喉癌患者同时开展手术,术后患者住进了同一间病房。这两位患者,一个家里经营生意,经济条件比较好,术后请专人护理,补充各种营养品。另一个则是村里的农民,为了手术,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牛,手术后不要说跟上什么营养,家里也抽不出人来照顾。这样截然不同反差的情况,每天来查房的刘菁悄悄地看在眼里。那个年代,订一份牛奶很不容易,担心患者术后恢复的刘菁把自己的牛奶让给了他,有时候家里有好吃的,也让爱人多做一份,上班的时候带到病房。十八年过去了,直至今日,那名已经恢复的患者只要进城,还时不时到科室里来,带一些自家种的南瓜、地瓜、笋子送给刘菁。

以身作则,当好手术台上的“坐阵”指挥

如今,刘菁带领的邵武市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团队已经非常健全,这个团队拥有一名主任医师,三名副主任医师,三名主治医师。

他甘做人梯,对待后辈却非常严厉,在年轻医生中,副主任医师谢盈对于他的教育和指导始终心怀感激。“他的手术容不得一点马虎,哪怕是扁桃体这样常规手术,他也要求我们做好术前的每一项检查和准备。”谢盈谈起刘菁主任对细节的“苛刻”,这样说道,“对待每一个患者的手术指征,每一处细节,都均不允许抱着无所谓,事后来补充的态度。”他要求大家认真阅读每一份检查报告,认真对待患者的主诉、体征的变化,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

面对复杂的大手术,更是谨慎又谨慎。刘菁常常带领他的团队在大手术前组织讨论,评估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对存在的风险和意外要有应对措施,对于异常指征要求下级医生及时汇报,做出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情况的预判。谢盈医生说:“由于术前准备充分,哪怕刘主任不上手术台,只要有他坐诊,我们在台上也特别有信心,特别有力量和勇气。”

这些年来,因为传帮带工作做得扎实到位,刘菁把多年的经验和作风毫无保留地“手把手”传授给下级医师,他带出了一支梯队完善、分工协作、富有团队精神的医疗队伍。

医院管理,依然重在细节,亲历亲为

2007年,工作出色的刘菁被提任为邵武市立医院副院长,他先后分管医疗、设备、科教、药品、医保、财务等工作。2011年,医院成功申报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012年,医院成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医院又成功创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基地。

刘菁把业务上严肃认真、求精求细的精神转化到了行政管理工作中。2013年,作为副院长,刘菁接手分管医保工作,由于延续此前老旧的管理办法,2014年,医院医保基金为负的一千七百多万元。为了确保医院医保工作的良性管理,刘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医保各项政策及规定,多次组织了全院性的医保管理政策的宣传讲座,从源头抓起,提高医务人员执行医保政策的自觉性,严格执行医保操作程序,杜绝差错失误发生。

由于医保管理工作触及不少医生利益,许多同事表示不理解,工作上不配合,产生了抵触心理。但是,刘菁敢于迎难而上,在医保工作管理中,他一发现问题就及时向院部及市医保中心反馈,并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妥善处理。分管医保工作三年来,他主持编写了30余份医保管理文件,从制度上确保管理有序,实时监控动态监控各临床科室的医保患者住院次均费用、药占比、人均药品费用等指标,对指标超常的科室或医疗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预警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因为管理得当,2015年医保基金基本增长持平,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全院医保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获得了各级医保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

刘菁从医近三十年来,情系患者,真情服务,无怨无悔。

他胸怀理想,敢于从雨伞厂车间跨出门槛,向“成为一名医生”挑战,他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他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秉承一颗仁爱之心,练就一双妙手,以仁心仁术,带来万众安康。(张倩 15105028602)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