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医院肿瘤血液科关心关爱病人纪事

张江灵主任(图右)正在组织教学查房
提起肿瘤,人们往往心里发怵,这个与“癌”离得最近的病种,的确能给人带来一丝寒意,可在解放军180医院肿瘤血液科,有一群人天天与这类病人打交道。医护人员一边利用现代医学知识为患者服务,一边用亲人般的人文关怀感化这群特殊的患者,让一个个恐惧恐慌的心灵,得到春天般的关爱。
张主任的“四个问”
张江灵主任有个口头禅:每次交班对全体医护人员都会重复“四个问”:“病人为什么要住到咱们科室?”、“病人住院希望得到什么?”、“我们能为病人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这种推心置腹、带有温度的话,现在成为科室工作人员做事准则。科室又针对患者和家属编写一本《肿瘤健康宣教手册》的小册子,经常组织病人和家属开展《健康大讲堂》,组织大讨论,从病理、防治、饮食等多个方面为患者及其家属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这个科室成扎扎实实的理念。
永远不能让患者一个人面对死亡
“不管白天夜晚,只要我有需要,护士们都会给我帮助。”54岁的林阿姨是一名中学老师,2011年被确定为肺癌,前前后后10多次来科室治疗,已经是工作人员的老朋友了,“我看不来手机,还是喜欢看报纸,这些孩子真是懂事,每天科室定的报纸就先拿一份给我看。到了晚上,说实话我都不好意思咳嗽,因为一发声就有护士走过来问寒问暖,真是对不住……”林阿姨讲起来满是歉意。
“其实病症患者内心压力特别大”,有着23年护理经验的叶晖蓉护士长这样给我们科普,“比如食道癌患者,吃饭很疼,肺癌患者,咳嗽起来非常难受,面对死亡的压力,经济压力都非常大,我们要做的除了医学上的关心,更多是要给予心理上的关心,第一时间走过去关心一下,让患者知道,我们大家都在帮助她抗战病魔,永远不能让我们科的患者一个人或者一家面对死亡……”
临终关爱,我们用亲人的方式告别
对于肿瘤科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是必修课,科室每一个名同志都参与过这样的事,泉州是一个很重风俗习惯的地方,大部分会选择在家里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病房里离世,这个时候,家属会因为悲伤无所适从,护士就会代替家人完成遗体清理工作,从清洁到穿衣戴帽,护士会义务用心完成。经治医生会在最后一刻过来告别,也是一种最后“查房”。很多90后、甚至是00后医护人员,在这种场合下,也一下子就变得懂事成熟了。
医患情深,病房是另一个家
采访中,一名年轻护士正在给6床一个六十出头的大伯抽血,由于天冷血管变细,护士第一针没有扎到血管里,小护士瞬间内疚与不安感油然而生,负疚地望着大伯,准备道歉,不料大伯却先一步开口“没事没事,你怕吧,饿吧,手怎么这么冰?你先吃点东西再来给我抽血吧”。说完后便把他放在桌上热着的牛奶递给小护士……
“医学现在真的非常发达,但是仍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人文关爱可以让患者更舒心,更加配合我们医护人员工作,特别是我们这个科,特殊的病人,需要特别的关心,这也是我们另一把治病救人的“金钥匙”……张江灵主任这样解释说。
冬日的暖阳此时正洒在病房外侧,透过玻璃窗,一切宁静而美好。
有爱的地方,心就安了;心安之处,即是家乡。(陈东鸿 王淑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