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一)全程保障食品安全 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省,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落实全过程可追溯管理和问题产品主动召回制度,构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体系,打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升级版。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优化企业标准备案,实施食品相关产品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提高省、市、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加强食品风险监测评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建立全省食品消费量和毒理学数据库,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加强食品经营新业态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监管机制,提升量化分级管理质量。严格保健食品监管。加强进口食品准入管理。到2020年各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明显提升。〔责任单位:省食安办、农业厅、食品药品监管局、质监局、卫计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二)强化药品安全监管 1. 深化药械流通体制改革。推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企业整合重组、公平竞争,减少流通环节,净化流通环境。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医疗器械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机构在联合采购配送与结算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强化价格、医保、采购等政策的衔接,按照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政策。规范医药电子商务,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门诊处方药物物流配送机制。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健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建设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供应机制。〔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医保办、卫计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2. 提高药械质量安全水平。改革完善审评审批制度,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审批制度。建立完善药械全程监管信息追溯体系,严格执行药品从实验室到病患的全周期监管,加强日常监管和不良事件监测能力建设,强化使用环节高风险品种的监督检查。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深化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实施福建省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推动企业提高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快实现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药械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和产品质量。建立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化妆品、保健品等监管,加大美容美发行业产品抽检力度,重点打击利用免费体验、讲座、网络销售、“地下和场外”销售、虚假宣传等手段兜售违法产品的活动,加强属地化监管,增加日常监督检查频次,确保消费者安全。到2020年,药品安全年抽检量达3.2万份,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100%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MP)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SP)要求,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0%符合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00%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卫计委、工商局、医保办,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3. 全面促进药品、耗材合理使用。加强合理用药和处方监控,推行电子处方,门诊患者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强化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高值医用耗材的临床使用干预。加强对医院、个体诊所、零售药店等合理用药监管。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探索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免费基本药物。完善现有免费治疗药品政策。保障儿童用药,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责任单位:省卫计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医保办,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五、强化健康法治保障 (一)建立健全健康相关法规标准。强化法治思维,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理念,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完善健康领域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出台《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福建省健康教育与促进条例》等法规。做好相关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健全健康领域标准规范和指南体系。〔责任单位:省法制办、卫计委、环保厅、食品药品监管局、体育局、医保办,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二)全面促进健康权益法律保护。强化各级政府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体育等健康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重点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体制。发挥人大、监察机关及社会层面的监督作用,强化社会监督。〔责任单位:省卫计委、司法厅、环保厅、食品药品监管局、体育局、医保办,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三)依法打击损害健康的违法行为。加强规范管理,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共同打击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健康相关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治各类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保障人民健康权益。坚决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查处和打击“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力度,促进性别比自然平衡。加强健康科普信息和医药广告的监测与监管,加大虚假信息打击查处力度。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责任单位:省公安厅、卫计委、环保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安监局、体育局、工商局、医保办,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