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本委动态 > 正文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的通知

2017-06-06 10:19:17  来源:福建省政府网站责任编辑:王超    我来说两句
    

(三)提高全民体质

1.加大健身场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并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群众健身设施。加快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积极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城区空置场所、郊野山地等建设体育场地。加快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和覆盖延伸,基本建成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多功能运动场,推进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建设便民基层体育设施,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到2020年达到2.0平方米以上,到2030年不低于2.5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责任单位:省体育局、发改委、住建厅、国土厅、财政厅、教育厅、文化厅、民政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省、市、县三级体育工作网络建设,健全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强化技能培训和管理服务。积极稳妥推进体育社团改革,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自我运转能力;大力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实施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工程,有序推动政府职能向体育社会组织转移,健全完善体育社会组织扶持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健身跑(走)、骑行、登山、游泳、球类、武术、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实现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化、多样化、生活化。鼓励各地打造具有福建山水特色、人文优势、民族特色、区域优势和行业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30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3%。〔责任单位:省体育局、教育厅、人社厅、民政厅、财政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3.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推动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联赛和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科学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报告制度。到2020年,全省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到92%。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秀率25%以上。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推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责任单位:省体育局、教育厅、民政厅、总工会、团省委、妇联、残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二、实施健康服务工程

(一)保障全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综合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院前急救和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业务用房、仪器设备等项目建设,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省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建设,重点支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改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条件。调整保障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力量和逐步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逐步提高各级公共卫生单位人员收入水平,调动公共卫生机构服务人员积极性。大力推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强化献血组织、宣传、动员及献血全过程服务等工作。到2020年,实现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0.83人,其中疾控人员达到0.175人。到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力争达到0.9人。〔责任单位:省卫计委、编办、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国土厅、住建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2.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持续保持在历史低水平,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控战略,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确保稳定在低流行状态或实现基本控制。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病等重点和新发传染病疫情。加强鼠疫等传统烈性传染病防控。强化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源头治理。加强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监测及防治工作,继续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继续巩固全省消除疟疾成果。到202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3.5万人以下,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达6.5万人以上。〔责任单位:省卫计委、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3.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体系,完善慢性病防治策略和规范,注重康复早期介入,设立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点慢性病防治专项,实现社区重点慢性病服务与管理全覆盖。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强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和数据共享利用,落实慢性病综合干预与管理。推进城乡开展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试点,强化防治结合,逐步实现慢性病的规范化诊治和康复。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覆盖面。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和口腔卫生。到2020年,全省50%的县(市、区)建成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其中国家级示范区达到8个,各设区市至少设立1个肿瘤随访监测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扩大到所有设区市的市辖区,基本实现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以设区市为单位均建有1个以上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到70%左右;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左右,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责任单位:省卫计委、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医保办,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4.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健全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改革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服务家庭,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发展政策框架,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加大再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力度。全面推行知情选择,普及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和科学育儿知识,全面倡导优生优育。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奖励扶助金标准动态调整。健全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支撑帮扶体系。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监测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到2030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责任单位:省卫计委、发改委、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妇儿工委办、计生协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5.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遴选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确保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国家补助标准,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专项经费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适时调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责任单位:省卫计委、财政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