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专访福建首位国医大师杨春波:问道岐黄六十春秋,传承发扬闽派中医

usa.fjsen.com 2017-07-03 09:52:49   来源:福建卫生报    我来说两句

    看病更重要是解“心病”

  “你看老爷子时常笑呵呵的,耳朵又丰满,像不像弥勒佛?”杨老的弟子骆云丰和记者开着玩笑。他说的老爷子就是杨老。身为北方人,他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样叫显得亲切。

  病人也有这样的感觉。行医多年,杨老几乎没有和病人起过争执。即便他的号要提前一两个月预约,可找他看病的人还是源源不断。

  6月10日,在杨老的诊室里,“我今天是第一次找杨教授看病,感觉他很亲切。”说话的是一位因胃出血来就诊的小伙子。

  看诊间隙,杨老和他聊了起来。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木匠,做雕刻的。”

  “那是雕小件木雕还是雕大件的四大金刚?”

  “雕大件的木雕。”

  “哦,那你不是造人是造神啦!”

  寥寥数语,小伙就被杨春波的话给逗乐了。

  快结束看诊时,杨老语重心长地对这位小伙说:“对于雕刻,我也了解一些,得先雕好胎心,然后一层层地上色。人体也一样,脾胃是后天之本,保养好了,身体才能由内而外养好。”小伙听后,频频点头。

  中医讲究望闻切听,无论是新病人还是老病号,他总会先询问病人情况,闲聊之中将病人的生活习惯摸个透彻,接着再细细把脉。

  一个病人做过肠镜,却忘将报告带来,杨老便问肠镜哪里做的、什么时间做的,并嘱咐:“下次带上报告,可不能藏着掖着。报告上有很多信息,不是你说没事就没事的。”那神情,与家里长辈一般无二。

  “病人来找医生,心中都是带着‘疙瘩’来的。”杨老指了指胸口,“因此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一定得好,只有拉近病人与医生之间的距离,方能提升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再者,医生还得会“说病”,把病因说清楚,把病人心中的疙瘩解开,把对疾病的错误观念扭转过来,有时疾病能消除一大半。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