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中医天地> 图片 > 正文

杜建:中医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但不能丢最本质的东西

usa.fjsen.com 2017-08-09 15:40:37  林宝珍 来源:海峡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杜建教授同时强调说,中医注重情志调节,特别是肿瘤患者,情志舒展对康复大有好处。

提出血管性痴呆属多虚多瘀 进入老年后宜“补肾健脾,养血活血”

“中医认为,人进入老年后,脏腑功能随着增龄而减退,以先天之本的肾脏和后天之本的脾脏最为突出,先后天都开始亏损了,即脾肾双亏。”杜建教授说,很多老年病正是虚衰的表现,血管性痴呆也是脾肾亏虚的结果。特别是60岁以后,发病几率逐年增高。

杜建教授和团队经过大量研究后,首创性提出“血管性痴呆属多虚多瘀,以肾虚血瘀为常见证型”,并制定了“补肾健脾,养血活血”的治疗法则。他说,因为大部分老年病属于脾肾双亏,所以要益肾气健脾胃。因为老年人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或者正气亏耗,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或者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至瘀血内停,所以治疗的同时还要养血活血以祛瘀。他与课题组成员研究的中药复方康欣胶囊(国药准字B2002003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今年72岁的张依姆有多年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从去年初开始出现健忘的情况,经常连子女的名字也叫不出来,她自己很苦恼,不爱讲话,情绪低落。到医院检查测评后,被诊断为早期血管性痴呆,并伴有轻度的抑郁症。后来,她坚持在杜建教授的门诊治疗了一段时间,其中包含中药调理。就在采访的当天,她前来复诊,她丈夫高兴地告诉杜建教授:张依姆精神状态有了很大变化,整个人又自信和开朗起来了。

杜建教授表示,他们的研究仅限于血管性痴呆,通过健脾肾、补气血来改善症状,延缓血管性痴呆的进程。而对阿尔茨海默病疗效不明显。

要密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中医的本质特点也不能丢

杜建教授认为,中医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比如说针灸,开始的时候就是古人用小石块在穴位上点按,叫砭石,后来有了骨针、竹针,冶金技术发展了有了金属针,就是我们所说的银针,现在还有了电针和激光针,将来还可能有量子针。总之,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过去,中医诊疗通过望闻问切,运用阴阳五行、经络脏腑、卫气营血、精气神等理论进行诊疗。现在,中医也应该充分应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诊断,使“四诊”更加客观化,证型要有客观指标为依据。

“除了诊断手段,在治疗上也需要中西医相结合”。杜教授说,中医治病讲究证型,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要区分,还要明确疾病归在哪个脏腑、哪条经络,用药讲究君臣佐使配伍。中西医结合方法之一,可用西医诊断方法明确诊断后,再根据该病中医病因病机,结合中医证型,再按君臣佐使组方遣药。

再比如中药应用的研究,也是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的理论和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以及药物性味、归经,组成一个方,然后用现代科学技术分子对接的办法,在计算机上筛选,之后进行动物实验、疗效观察和毒理实验等,再通过数理统计和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临床疗效验证,从而达到创新目的。

“中医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但不能丢掉中医的本质。中医最本质的东西有两点,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辨证论治。”杜教授解释说,人生活在自然界中,环境变化对人有很大影响,所以疾病要考虑自然环境、饮食情况、生活压力、情志变化等的影响,这是“天人合一”,同样一种病,但会有不同证型,就要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这就是辨证论治。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样一个感冒,为什么初春开的药跟秋天开的药不一样,因为初春寒冷多湿,秋天干燥,病毒的生长环境不一样,出现的证候就不一样,治疗办法也不一样。这就是天人合一和辨证论治的结果。“中医最主要的特点要保持住,然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疗效就会提高,中医就能够更快地发展。”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