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胸外科开展省内首例腔镜下肋骨骨折切开复位术
术前患者CT片可见骨折错位明显 潘主任和助手陈辉医生在进行胸腔镜手术操作,图中蓝色为术前美兰标记的骨折断端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辉 余力)“谁知道三轮车摔倒会摔成这么厉害,差点痛得喘不过气了。”57岁的游女士回忆起前段时间骑三轮车摔倒后的经历仍心有余悸。5月初,游女士因骑三轮车不慎摔倒,导致全身多处摔伤,其中双侧胸部都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因胸部疼痛剧烈,合并血气胸,肺容量减小,不敢深呼吸,更不敢咳嗽,哪怕轻轻一咳嗽,胸部就被牵拉着疼得不行,话都不敢说,只能捂着胸部呻吟,路也不能走,只能坐在轮椅上推着活动。 为此,游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就诊。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胸外科林经纬医师接诊了病人,由于患者入院时病情危急,双侧胸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右侧3-10肋,左侧6、7、9肋),右侧血气胸,双肺挫伤,生命征不稳定,故第一时间为其进行了胸腔闭式引流术,将右侧胸腔内的气体和血液排出,减轻患者胸闷、气促的症状,并将病情汇报给潘鸿锦主任医师。 潘主任认为,病人的肋骨骨折错位非常明显,胸壁塌陷,胸部疼痛不适及气喘与她肋骨骨折有关,需立即行肋骨内固定治疗。随即,潘主任为游女士安排了手术,考虑到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有加重患者病情的风险,而传统手术通常需要开一个大口子进行骨折植入物的固定,且患者骨折移位最明显的断端被乳腺组织覆盖,需要更大的切口来操作,因乳腺组织的遮挡对手术操作影响较大,故创伤较大。故潘主任采用胸腔镜辅助建立皮下隧道,在建立起的“隧道”中进行手术,仅仅开了2个1cm不到的小洞,即完成了骨折断端的游离和复位,最后通过原先的小洞延长切口,放入内固定物(记忆合金),切口切开长度不到5cm,这是福建省首例腔镜下肋骨骨折切开复位术,该新创的术式特点主要是美观,对肺功能影响小,而传统手术则需要15cm长的手术切口才能操作。术后病人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咳嗽也有力了,也不气喘了,能自己翻身、起床了,复查胸部CT片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 据了解,胸部创伤是目前创伤致死的第二大病因,肋骨骨折是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约占全部创伤的 10%。肋骨骨折是严重创伤的标志,骨折的数量越多,死亡率越高。根据胸部创伤部位及严重程度,肋骨骨折可以从单根到多根,而双侧严重肋骨骨折对呼吸功能影响更明显,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肺炎甚至呼吸功能衰竭而需要呼吸机支持。肋骨骨折的死亡率在2%~20%,超过4根肋骨骨折的患者死亡率约10%,超过8根肋骨骨折的患者死亡率可达到34%,如果年龄大于45岁、肋骨骨折数量超过4根有死亡率增加的风险,56%的胸部创伤死亡的患者年龄大于65岁,肋骨骨折是其主要死亡原因。 随着科技和诊治手段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各种肋骨骨折内固定技术,使连枷胸死亡率降低。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胸外科作为福建地区早期开展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科室,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为广大的肋骨骨折患者减轻了疼痛,加快了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