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名义——献给首个“中国医师节”
2017年7月起,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群众推荐评议活动火热展开。截至2018年7月,这块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典型宣传的“金字招牌”已推出137位优秀个人和8支优秀团队。 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现场交流活动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接过“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的纪念证书。这位坚守角膜病诊疗30年的“光明使者”,眼里透着一股“韧”劲儿。 “病魔把一个人推向了悬崖,我要把他们拉回来。”就是这个朴素的想法,让姚玉峰解决了一个困扰眼角膜移植界的“世纪难题”。 角膜病致盲,全球共有4000万病人。这种病有多可怕?病人不但会看不见,病情严重的话,整个眼球都要挖掉。 在角膜移植手术中,红肿、灼痛甚至是再次失明……排斥反应一直是无法逾越的难关。实验证明:排斥反应针对的是角膜最后一层,只有6微米厚的内皮层。 通过对前人大量的理论研究,姚玉峰明白:只要把患者角膜的内皮层完整保留,理论上就不产生排斥反应。 怎样才能让内皮层在手术中不发生破损? 几十种方法、数千次试验……姚玉峰日日夜夜苦思冥想。终于,他受到鸡蛋壳与鸡蛋衣关系的启发:若将角膜开一个小口,露出后弹力层与内皮层,让“蛋壳”与“蛋衣”分离。这样,剥破“蛋衣”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1995年,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术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由姚玉峰主持完成。术后无排斥反应,患者三个月后视力达到1.0。第二例、第三例……所有移植均实现零排异! 如今,这项技术不仅大范围应用在中国病人身上,也被推广到美国、日本、印度等地。“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这项技术首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并被载入世界角膜移植发展史。美国眼科科学院称它是“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 “‘中国医师节’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特殊荣耀。”姚玉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让“白衣卫士”充满医者仁心、开拓前行的力量。甘于奉献、悬壶济世的情怀,亦将因锐意创新而彰显伟力。 无限风光在险峰。饱览“一览众山小”的风光,需要医者怎样的艰辛与登攀?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李兰娟介绍她改进后新的人工肝系统(2015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1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李兰娟,从率领团队成功应对浙江省“非典”疫情到成功防控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领衔创立了新发传染病病原快速识别、监测预警、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决策的中国技术和中国模式,获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