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听医生为自己改编的歌
昨天是首个中国医师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对于厦门的绝大多数医生来说,忙碌,仍是他们过节的主旋律。在这个节日到来的时候,晨报记者走进大型义诊现场,探班急诊科医生,讲述医生老爸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感受“人民健康守护者”的责任和担当。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 于婧媛) 首个中国医师节,厦门的医生以义诊的方式度过这个节日。
昨日上午,以“尊医重卫,共享健康”为主题,由市卫生计生委主办,市卫生计生委团委、市医师协会承办的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广场义诊活动,在中山公园南门广场举行。
活动一开始,知名专家带领的青年医师队伍在现场进行了庄重的宣誓仪式。“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平等仁爱,尊师重道;诚实守信,恪守医德,精益求精,慎思笃行……”铿锵有力、激昂坚定的誓词带动了现场的热烈气氛。
义诊现场,50位专家为广大市民提供义诊,免费测血压、体重指数、血糖等,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普及常见病防治知识,并开展真假中药鉴别、针灸理疗服务、急救培训等活动。
今年76岁的阿婆家住中山公园附近,在公园晨练时看到广场上搭起帐篷有义诊活动,立即赶回家中取就诊报告,想趁这个机会咨询医生。
心脏早搏的问题困扰了阿婆5年多,她曾经在各大医院就诊。近段时间,她觉得病情有所加重,但通过预约挂号往往需要提前几天。医生和阿婆详细交流后,建议她周一到医院做一个24小时心电监护检测。“我和医生聊了很久,他们很认真地回答我,省了一次去医院排队的时间,希望以后这种活动经常有。”阿婆说。
据悉,首个中国医师节系列活动将持续至本月底。厦门市医师协会各分会围绕当前专科热点,突出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保健问题,开展公共场所义诊、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义诊,举办健康大讲堂等。
除了科普义诊宣传活动以服务市民,市医师协会还举办了内分泌与代谢中西医结合学习班、常见病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基层医师培训班等学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医师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半天接诊30多人,忙得顾不上喝水

刘星星在为患者做检查。见习记者 黄伊娜摄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 曾昊然 见习记者 黄伊娜) 昨日下午两点,刚送走一名门诊患者,厦门市中医院急诊内科的医生刘星星没来得及喝水,就立马赶往抢救室。那里有一名刚送来的重症患者。
昨天是首个中国医师节,但对刘星星来说,这天与平时并无差别。到中午两点,他已经看完了30多个门诊患者。
“血压测了吗?血糖测了吗?”刘星星还没走进抢救室,一连串问题已脱口而出。了解到病人持续高烧、血压下降,他让护士先给病人补充血容量,注射升压药,稳住病人血压。
因病因不明,刘星星还要进一步检查病人的发病原因。他吩咐护士给病人抽血,自己则来到病人身边,呼唤患者意识,向他询问身体感受。病人意识模糊,一边呻吟一边含糊回应。于是,刘星星找来家属,仔细向家属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有无病史、饮食情况、呕吐次数等。
“血压一直降。”护士看上去很着急。刘星星再次上前检查,开了药剂给病人注射。病人不断打寒战,护士赶紧抱来被子。刘星星一边安抚患者一边给他盖被子:“放松,放松,盖上被子就不冷了,小心手。”
抢救病房里又送来了一名患者,护士连忙上前接应,其他医生也加入了抢救。仪器嘀嘀作响,病房的门铃声、总台的电话声、病人的呻吟声、医生的指示声,各式各样的声音在这间抢救室里回转盘旋,奏出紧张又有序的“急救进行曲”。
结合各项指标数据,刘星星判断这是严重的感染性休克,情况危急,需要暂时稳定情况后送往ICU。他找来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家属的脸上写满了茫然无措,不停地念叨着:“昨天都还好好的,怎么突然这样了?”刘星星安抚病人家属,耐心指导如何做,随后又投入抢救工作。
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了,刘星星和几名护士将患者送进了ICU。刚结束了一场急救,刘星星回到诊室还没坐下,又有一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在等他。抢救室的门一点点合上,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门后。
当父亲“不称职”,却是一名好医生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曾昊然)昨日,父亲准备出门前往医院。笔者和父亲说:“爸,今天是医师节,节日快乐!”他一脸茫然:“啊?还有这个节?”
这就是笔者的父亲曾彪,厦门大学医院的一名普通外科医生。他一大早出门,是去医院整理病例的,但一到医院就有患者找上门来。父亲不懂拒绝,接诊完每一位患者才回家。
上中学时,和父亲见面的时间就只有睡前的三四个小时。短暂的时间,和父亲聊的不多。他是一个严肃的人,缺乏幽默感,对细节要求高。“只对我提要求,却连我什么时候期末考都不知道。”这是笔者当年对父亲的抱怨。
工作后,笔者成为一名医疗口记者。在和医生的聊天中,笔者慢慢体会到了父亲的不易。
作为医生,他没有下班时间,只有患者时间。从出生到成年,手写病历早已换成电子病历,但父亲做笔记的习惯却从未改变。有些笔记本早已泛黄,有些笔记的内容早已过时,但那份较真劲儿,却一直在线。
父亲对生活不讲究,一件毛衣穿了快十年,一顿沙县小吃就可以“打发”他。在小学生都会用iPhone的年代,父亲仍舍不得换旧手机。但对患者,他从不马虎,把患者摆在第一位。
他是“不称职”的父亲,却是一名好医生。
改编歌词送给自己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蔡樱柳)“如果你的健康,需要一点关注,我就在你身旁,我不是一个专科医生,也不可能样样都精通,但是只要你轻轻的呼唤我,我就在你身旁……”悠扬的旋律伴着改编过的歌词,道尽了一个“甘当万金油式医生”的心声。MV中,是厦门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走进千家万户的身影。
家庭医生,把脚印留在百姓家中,家庭医生,始终默默护佑一方居民。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思明区鼓浪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护士们,通过改编一首歌曲的歌词,唱出《家庭医生就在你身旁》来庆祝自己的节日。
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峻峰告诉记者,为了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他们与鼓浪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心筹备了这个MV。“我们不少医生都参与了歌词的改编,这首改编歌曲既是送给我们自己的礼物,也是向所有基层的医护工作者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