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2019数字健康分论坛> 成果展示 > 正文

福建:中医诊疗探索“数字化”

usa.fjsen.com 2019-05-07 09:44:0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菲律宾上线的“中医太空舱”。

编者按:

通过认识人体的身体状态,来把握人的健康情况,是中医和现代医学对健康的共识。基于此,中医与西医都在把握人体状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与西医高度依赖科技设备相比,传统中医大多靠四诊即“望、闻、问、切”采集临床信息,如何与现代技术设备结合,始终是一个瓶颈。

究其原因,中医药数据大多具有多源异构的特点,这让其在量化、收集、分析海量的人体状态数据时面临巨大的困难。

如今,借助数字技术,中医的这项艰巨工作找到了突破口。《助创》记者了解到,我省已经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医健康大数据平台,其以“中医状态学”为理论基础,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开发出相关应用,让中医的发展有了走向现代化的可能。

当大数据与中医结合,会有怎样的新生?本期《助创》带来记者的观察。

东南网4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张颖文/图)4月上旬,一台具有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太空舱”正式落户位于菲律宾的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这台完全国产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由福建中医药大学与企业联合历经数年研发而成,曾先后在福州、北京、香港、澳门等地展出。

人坐进“中医太空舱”后,机器将“望闻问切”,采集面相和舌象 (望诊)、声音 (闻诊)、脉象 (切诊),并通过人机对答系统问诊,随后,机器的中医状态辨识系统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辨识与评估。

很快,“中医太空舱”将自动生成健康检测报告,解析人的健康状态和疾病风险预警,并提供调理干预方案。在多次采集同一个人的身体数据后,它还能对疗效进行评价。

如此便利化的中医诊疗服务,如今不仅走出国门,还走进寻常百姓家。其背后,是中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理论:人体状态可数字化并成为中医诊断依据

“中医太空舱”采集的数据,是在中医状态学理论和中医健康管理学理论的框架内进行的。这两个理论,是未来健康医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是“状态医学”模式的创始人。

“人体状态,是对特定阶段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可由一定参数表达,如体形参数、体质参数、心理参数等。”李灿东告诉记者,“中医状态学认为,病有‘证’,通过辨识与测量‘证’,可识别病。健康状态辨识是健康管理和中医诊断的核心。”

然而,辨识与量化“证”,却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22个“病位”、32个“病性”,让中医对身体状态的诊断较西医面更广、量更大,需要建立的诊断模型也更复杂。

作为长期研究健康状态理论和辨识方法的专家,李灿东提出了以整体观、恒动观为指导的健康状态学说,建立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健康状态参数表征体系,研发了人体健康状态识别与干预评价系统,并以此为理论依据,结合数字技术,试图对人体状态进行实时动态个性化把握。

“传统中医的健康信息采集模式,主要靠感官观察和患者对病情的主观描述获取患者状态信息,多靠经验,不够精准,也缺乏量化概念。”李灿东表示,“复杂的人体生命活动,需要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和评估模式。状态辨识立足于传统中医理论,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我们以‘证’为基础,以中医的病为补充,以人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智能的辨证算法为手段,构建了中医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中医健康状态可量化、可测量、可评价。”

  社区里的中医诊疗设备,可实现“望闻问切”。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张颖 摄

应用:“中医大脑”已多渠道为大众服务

“中医太空舱”,身上就带着这样的“中医大脑”。记者了解到,这套设备,已经在多家医院、社区布设,还经常被带到农村进行义诊。患者只要坐入机器,不出十分钟,就能拿到一份中医健康状态报告书。

记者近日来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在其中医健康管理中心体验了一次中医诊疗。

记者拿到的健康状态报告书,记载了体质、健康状态要素积分表、风险预警、健康调理建议等信息。记者发现,太空舱的诊疗结果较为全面,但由于许多表述较为专业,深入的分析还需进一步咨询专业医生。

这样的诊疗,如今已经不需要坐进“中医太空舱”就可实现。吴长汶,是天和越人中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记者,基于李灿东教授的“状态是健康认知的逻辑起点”这一理念,自己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共同打造了被称为“越人模式”的中医服务新业态,将“中医大脑”,从“中医太空舱”植入微信小程序“越人小宝”。在那里,只需按照要求上传脸形、舌象、录音等信息,就能免费拿到一份简易版的报告单。

“我们要让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借助智能终端,实现自助中医健康管理,让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专属中医。”吴长汶告诉记者,公司还研发了一系列中医健康状态采集与辨识设备,用于信息采集、分类、集成处理和建立数据库。

未来:数据采集与挖掘之路依旧漫长

尽管已经建立中医状态医学的理论与应用框架,但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中医诊疗,依然面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已经有许多现代化仪器被用于中医诊断,如舌象仪、脉诊仪等,但从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角度开展涉及‘宏、中、微’三观参数及病、证域判定结果的算法模型研究,目前尚属起步阶段。”李灿东表示。

对中医四诊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也成为数字中医向国内外推广的关键。数字技术为人体状态的定量标记提供了可能,但仍有许多参数,如与健康状态相关的环境、社会、人际关系等因素难以进行量化。按什么样的标准采集数据,如何分类,如何结合经验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答案待解。

理论方面,也有需要攻克的地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曾表示,中医状态学可能为未来健康医学提供一个融合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契合点,但很多基础性工作仍充满挑战。如状态与证候两个概念的异同,各项现代检查参数与中医不同状态的关联性研究,同一状态的未病、欲病、已病三个性质不同阶段如何辨识干预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李灿东表示,大数据技术,与中医整体医学理念契合,可为中医走向现代化带来契机,用新的技术手段传承发展中医,大有可为。虽然目前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越人模式”只是雏形,相关产业规模也比较小,但它能适应国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未来一定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创新数字中医,服务人类健康,是我们的宗旨”。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