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 正文

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

usa.fjsen.com 2019-06-14 10:14:01  闫锴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志愿者填写信息 漳州市中心血站 供图

志愿者献血 漳州市中心血站 供图

6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举动,也是个人终身的荣誉。在漳州市中心血站,在市医院爱心采血屋内,在停靠于各个县城的采血车上,殷红的血液从献血者的臂膀流进采血袋,献血者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在病房、在无影灯下、在手术台上,血液又从血袋沿着透明的导管输入到病人的体内,让病人苍白的脸庞渐渐出现红晕……缓缓流动的血液,传递的是生命的希望,传播的则是社会的温暖。

近年来,为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号召广大群众无偿献血,漳州市中心血站创新宣传方式,把宣传触角向县城、校园、商场进一步延伸。市中心血站除举办“6·14”献血者日相关活动外,还在漳浦万新广场、嘉庚学院、大润发商场、长泰县江滨千人广场等人群集中地,举办献血者爱心晚会与献血活动,扩大献血知识宣传范围;完善血站微信平台,实现公众号实时献血结果查询、献血预录入以及献血点查询,为献血者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及查询的掌上通道;建立无偿献血志愿者和稀有血型志愿者QQ群,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发布献血指引及库存紧缺血型信息,为无偿献血者建立交流平台,并做好人性化献血者保留服务工作,实行采供血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制度,加强献血后的服务沟通、规范采血后的服务和回访等工作;2018年,利用《献血法》颁布20周年之机,市中心血站还拍摄微电影《热血柔肠》,用献血者全额报销用血费用的故事,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用血报销的认识,使“献血光荣,用血暖心”的理念深入人心。

据统计,2018年我市全血总献血人数为35973人次,总献血量12988700毫升,同比增长0.73%;献机采血小板总人数为2344人次,献机采血小板总量3865.5单位,同比增长16.64%。

“由于不同血型的献血量和临床用血量无法预测,加上今年雨水较多,前来献血的志愿者人数减少,近期偏型缺血常现,尤其是以O型和A型血短缺较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对特定血型献血者定向动员,以短信或微信公众号形式号召献血”。漳州市中心血站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希望能有更多市民参与到献血志愿者队伍中,为病人提供充足、安全血液。☉本报记者杨瑞

“资深”献血者陈韶斌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捐血124次,共计献血18.62万毫升,相当于46个成年人身上的血液,志愿服务时间累计932个小时,在谈及这些数字的时候,陈韶斌只是淡淡地说:“自己家人也被帮助过,现在反过来能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幸福。”

2000年,陈韶斌在母亲做阑尾炎手术时,看着一袋袋鲜红的血液输入母亲体内,心中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献血。在母亲康复后,他毅然走进采血车,捐血400毫升,拿到人生第一本献血证。

“没什么特别的反应,所以也就一直做下去了。”19年来,心怀对陌生人的感激,对生命的敬畏,陈韶斌将无偿献血的习惯坚持了下来。

陈韶斌的故事也感染了周围许多人,2007年,为给患者提供更及时的帮助,同时也使献血志愿服务规范化,陈韶斌和其他28位长期活跃的固定献血者,一同成立了漳州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在献血的同时,也为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员们到福州、厦门、龙岩等地接受系统培训,进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学习和交流。他们采用值日排班制度,每天有两名队员义务与血站医护人员一起,活跃在市区和县区的采血第一线。如今,志愿服务队人数已有六十多人,绝大多数获得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献血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有利于健康。”陈韶斌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献血,勇于献血,乐于献血。☉本报记者杨瑞

O型血献血者林荣山 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6月11日,见到林荣山时,他正在中心血站熟练地配合医生,做着采血前最后的体检。“这是我第38次献血了,早就习惯了,不紧张。”林荣山笑着说。

第一次的献血经历,让林荣山记忆犹新。

2008年6月11日,“5·12”汶川大地震过后一个月,林荣山陪同妻子路过一七五医院门口时,一辆被人群包围的献血车引起了他的注意。打听后才明白,大家都是为汶川受难群众献血,林荣山二话不说,撸起袖子便走上献血车。

“当时也没想太多,就觉得自己也能出一份力就上去了。”林荣山回忆道,由于以前对献血的知识没有较详细的了解,只知道自己是O型血,是血库中较为短缺的血型。

林荣山没有停下义务献血的脚步。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他坚持不熬夜,多运动,清淡饮食,“坚持下来,不仅自己身体健康了很多,还能帮助左邻右舍。前几年邻居的父亲做心脏手术,血库用血紧张,我也自告奋勇为他献过血。”说起这段经历,林荣山满脸的骄傲。

2010年,他还加入中国骨髓库,随时准备为陌生人奉献自己的力量。他说:“从第一次献血到今天,刚好11年整。或许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改变的就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希望每一次捐献,都能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本报记者杨瑞

“熊猫血”献血者郑文瑞 有需要就马上去献血

“这里有个‘熊猫血’孕妇大出血,急需用血,你在哪?”四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正在外地探亲的郑文瑞突然接到市中心血站的紧急电话。“此时回市区的客车基本停运,再加上连夜的暴雨,几乎没有私家车愿意上门载客。生命不等人!我立刻动身在路边拦下一辆拉煤车就往市区赶。”郑文瑞说。晚上8时左右,到达医院的血站中心后,全身沾满煤渣的他还来不及清理便立刻开始献血,由于输血及时患者脱离危险。

郑文瑞首次献血是2002年,当时单位组织献血活动,他主动报名,献血后被告知自己是罕见的“熊猫血”。由于这类血型持有者稀少,因此一旦有“熊猫血”患者急需血时,便很难找到适配的血源。

由于“熊猫血”的特殊性,这类人群的献血流程也比较特殊,他们需要随时待命,等待血站的通知,一有需要他们便第一时间赶到血站。从2002年至今,郑文瑞已献14次全血,只要条件允许,对于献血通知他一次不落。当被问到这十多年来是如何坚持下来的,郑文瑞微笑着说:“力所能及帮助别人,能多做一点就多做点。”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了能够把献血这件事坚持下来,我每天坚持锻炼。”今年六十三岁的郑文瑞说,“虽然我已经超过了法定献血年龄,如若血站有需要,我仍然愿意继续出力。”☉本报记者闫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资讯要闻
更多>>本委动态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地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