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毛雅云)7月15日中午1时45分,福州肺科医院的急诊室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这是一位16岁的男孩,面部潮红,高热,不时出现四肢抽搐。家人说他今天因为同学来访,早上9点多就去车站接人,因为对方对福州动车南站不熟,孩子里里外外地跑,天气又热,好不容易接到同学,又打不到的士,在太阳下面奔走了半个多小时,便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及眼睛黑蒙,发热等,直接就近送过来了,医生判断是热射病,俗称中暑。给予相应处理后患者很快便停止抽搐,病情好转了。 福州这几天连续处于35℃以上的高温,部分地区超过40℃,地面温度更是达到73℃,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中暑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发的一种急性疾病。 如何判断? 中暑先兆:在高温情况下,首先出现体温略高,开始出较多汗并同时出现口干舌燥、四肢无力、动作力不从心,以及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轻度中暑:具备以上症状,体温开始逐渐升高并上升至38度以上,面色潮红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以及四肢冰冷和血压下降,血糖降低等轻度中暑症状。 重度中暑:同时具备以上症状,并出现痉挛和昏迷心率加快,皮肤无汗,体温上升至40度以上。 如何处置? 如果怀疑中暑了我们应该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疏散人群保持空气流畅,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进行散热。若体温过高,需进行物理降温。用酒精或冰水进行擦拭,直至皮肤发红。有必要时可在额头、腋下放置冰袋。给予患者冰盐水或含有盐分的冰饮料,以及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等清热解暑药。如遇意识不清昏迷的患者,可掐其的虎口和人中促使病人清醒。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必须注重头部的降温,停止喂水并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 ,并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就医。 相比治疗疾病,预防中暑更为重要,医生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减少室外活动。高温天气下,尤其是上午11时至下午3时,日照最为强烈,此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室外劳作和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建议佩戴遮阳伞、遮阳帽,并穿着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减少阳光直射和皮肤吸收热量。 2. 多喝水,补充电解质 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引发脱水。因此,每天应保证至少1500毫升的饮水量,出汗多时还需补充电解质水,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喝水应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防加重心脏负担。 3. 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 室内温度过高同样容易引发中暑,因此应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进行降温。但需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身体不适。同时,避免长时间直吹风扇或空调,以防感冒或肌肉僵硬。 4. 注意饮食调节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少吃高油高脂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此外,可以适量饮用绿豆汤、菊花茶等消暑饮品,帮助身体降温。 5.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之一。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疲劳,因此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午睡可以帮助恢复体力,提高工作效率。 6. 随身携带防暑药物 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恶心、乏力等,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服用相关药物缓解症状。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7. 关注特殊人群 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容易中暑,因此应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避免让他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并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 总之,夏季高温天气下预防中暑需要我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通过减少室外活动、多喝水、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注意饮食调节、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随身携带防暑药物以及关注特殊人群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中暑的风险,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