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资讯要闻 > 正文
关注这几个检查指标 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2024-11-18 09:44:26 冯川叶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超  

东南网11月16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骨痛,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症状,可能背后都隐藏着多发性骨髓瘤这一元凶。记者从福建省协和医院血液科浆细胞中心获悉,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多发性骨髓瘤也越来越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

65岁大爷骨折手术了三次才查出疾病真凶

今年65岁的王大爷(化名)因腰椎间盘骨折入院治疗,这是他今年来第三次接受骨折手术了。王大爷的特殊病情引起了医生的关注。几经辗转,王大爷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就诊,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战榕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是血液系统第三大常见肿瘤,好发于65岁以上的男性。她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表现为贫血、肾功能不全、骨痛、高钙血症等症状。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原本应协助免疫防御的浆细胞发生恶变,大量增殖并占据骨髓空间,干扰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贫血、易感染和出血。同时,这些恶性细胞还会释放破坏骨骼的肿瘤蛋白,造成骨质疏松、高钙血症乃至病理性骨折,进而影响肾脏等器官的功能。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往往模糊且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或忽视。因此,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典型症状的认知至关重要。“目前大约有20%-30%的患者是在其他科室就诊后转到血液科。”战榕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其他学科、基层医院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协和医院血液科也通过学术会议、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目的就是让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她说。

诊疗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新药新手段可以达到较好预后效果

“20年前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存率在2年以下,如今患者生存率可以达到5—7年。”战榕表示,今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治疗手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是省“211工程”重点学科,福建省血液医学中心、福建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记者了解到,作为省内最大的骨髓瘤诊疗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战榕介绍,目前新药、新的治疗方法如第二代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第二代免疫调节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单抗、双抗、CAR-T细胞治疗等先进的治疗手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够得到较好的预后。患者已经可以兼顾‘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目标。而且,多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药物已经纳入了医保目录。

战榕提醒,通过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生存期已经大大延长,且很多患者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具有明显易复发倾向的疾病,多数患者在完成治疗后,会面临疾病复发或病情进展的挑战,需要开展长期精心管理和密切监控的慢性血液恶性肿瘤。因此,患者严格遵医嘱接受规范化治疗十分重要。如果患者自作主张私自停药不按时随诊,极可能出现器官损害,对病情的控制极为不利。

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这些体检指标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多发性骨髓瘤通常发展较为缓慢,患者可能在数月甚至数年内仅有轻微的症状。因此,症状容易被忽视或归因于老年化、慢性疾病等问题,患者常常在病情加重或症状明显时才被确诊。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体检和监测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

战榕提醒,平时普通的检查中有一些指标需要引起关注。如,在血常规检查中查出贫血,做肝功能检查中发现球蛋白增多,做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尿甚至有肾功能损害,以及出现骨痛等症状的人群,应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对于出现持续不明原因的上述症状的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及早就医,接受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更多》图片新闻

厦心医院:搭建出海交流平台 让中国智造被看见

秋冬季节流感高发 集美中医教你如何防护

厦门创新探索婴幼儿托育 解锁“共同带娃”新模式

第九OO医院赴老区义诊

柯晓:用专业诠释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