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向社区居民介绍“高友网”服务。
东南网6月9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实习生 陈小云 通讯员 黄光华 罗超)
一边为“糖友网”患者看诊,一边是社区医生在旁观摩,看诊结束后,再指导社区医生看诊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技巧。这是被称为“抗糖先锋”的糖尿病专家、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叔禹教授近日在殿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的一幕,和他一起下到社区的,还有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厦门市中医院等大医院的一批专家。
以糖尿病、高血压为切入点,探索慢病分级诊疗模式,逐渐将大医院中的慢病普通门诊下沉,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动医改,厦门闯出了这样一条新路子且初见成效。
通过建立“糖友网”“高友网”的慢病管理网络,实施三师共管,名医进社区“师带徒”等举措,给大医院“减压”,让社区医疗机构接得住病人,病人也乐意到社区看病。
推动医改厦门走新路 下放慢病普通门诊进社区
“目前,我们社区已经有800多名糖尿病患者加入‘糖友网’,600多名高血压患者加入‘高友网’了,”近日,在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王婉善告诉记者。
去年厦门启动“糖友网”,建立由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共同提供全程照护的糖尿病管理网络。
今年三月份,“高友网”也在莲前街道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启动,并逐渐在第一医院下属的6家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开来。
在殿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糖尿病长达15年、已逾60岁的王女士说,过去每次看病她都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达大医院,加上在医院的等候时间,看一次病得花上一个上午。而现在,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在家门口的社区看病了。
“在社区看病既不拥挤,又有全科医师照顾,还有大医院的专家定期过来坐诊。以前在大医院看病用药,只能‘急三慢七’,最多能开7天的药量,现在在社区慢病可开1个月药,既节省时间精力,又节省费用,确实很方便。”王女士说。
以慢病分级诊疗为切入点,推动医改是厦门的特色思路。在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看来,实行慢病分级诊疗的关键词就三个,医院“舍得放”、病人“乐意去”、社区“接得住”。
为了使医院“舍得放”,厦门取消三级医院门诊工作量定额补助和药品加成,适当提高三甲医院诊查费、会诊费,降低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检查收费标准。厦门还逐步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的专科普通门诊下沉到社区。从今年的4月1日开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厦门市中医院的简易取药门诊和涉及糖尿病、高血压专科的普通门诊逐步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导慢病患者到社区就医。专科普通门诊逐步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导慢性病患者到社区就医。
三师共管形成就医保障 名医下社区“带徒弟”
家住莲前街道的庄小明老人去年底从外地退休来到厦门定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血糖时,他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加入了“糖友网”。
他说,在社区,不仅有全科医生,还有来自大医院的专科医师定期来坐诊,平日里经常能得到健康管理师的指导,帮助他改变饮食、作息上的不良习惯,普及控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几乎是足不出户,我就享受了各种便利服务”。
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这三者合力,对签约入网的慢病患者提供诊疗照护与健康管理,在厦门慢病分级诊疗工作中,“三师共管”是重要的环节,也是主要特色。
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医院专科医师主要负责对入网患者进行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负责执行专科医生制定的诊疗方案,掌握糖友、高友病情变化,做好随访病程记录,将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及时反馈至专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由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等经培训后担任,负责慢病患者日常的随访与健康教育,负责安排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相关事宜。
“三师共管”构建的是更便利地为慢病患者服务、提供更细致的健康照护网络。目前,厦门市申请并取得了国家健康管理师培训试点资格,已经培养出一批健康管理师。
同时,厦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大医院的名医进社区,实现“名师带徒弟”,在坐诊的同时,边传授医技,也带动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提高。今年4月1日开始,首批26名中医专家就分布到岛内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市级中医专家进社区医疗服务。
截至2015年4月30日,厦门全市有三甲医院派出的包含中医、内分泌、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等多学科的121名专家481人次,深入3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师带徒”;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6名全科医生、256名中医师全部跟班轮训一遍。
配套制度改革跟上 推动慢病分级诊疗向纵深发展
为解决社区“能够接”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方面,去年厦门改造了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了4家护理院。近两年来厦门共招录了840名本科医护人员充实到基层,每年组织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慢病防治知识轮训,积极培养健康管理师,目前,已经组建了58支“三师组合”团队。
同时,对厦门基层医疗机构员工绩效工资进行改革,实行“全额拨款体制,按照差额管理”办法,提高绩效工资在基层医务人员收入中的比重,加大奖励性绩效激励力度,释放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要让病人愿意到社区看病,一方面是医师力量要跟上,另一方面就是要配齐配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用药。近日,记者从厦门发改委获悉,从7月1日起,将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这也意味着在社区医院看病将可以拿到和三级医院一样的药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由社会统筹基金报销500元,使用范围扩展到糖尿病、高血压两种慢性病的医保目录用药。此外,同一疾病首诊基层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仅收取诊查费差额,自上级医疗机构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收取诊查费(限一次就诊)。
同时,提高医保对基层门诊费用的总额控制指标,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据实核算”,调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性,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量的增长。
此外,按照“社区预约优先”的原则,推行三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号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定量分配,实行患者在基层预约优先获得专家预约号,并免专家挂号费,逐步推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工作机制。
据厦门市卫计委副主任洪丰颖透露,目前,厦门已经将糖尿病和高血压纳入分级诊疗、慢病管理,下一步厦门还将分步走,力促部分三级医院发挥各自的特色学科,将慢病管理向多病种拓展,比如第一医院准备将肿瘤纳入慢病管理,中山医院将把脑卒中纳入慢病管理,仙岳医院将把精神病患者纳入慢病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