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的乌兰察布样本:慢病送药大病兜底
“辉煌70年 聚焦乌兰察布”系列报道④ 编者按: 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由新华网主办的2017中国创业创新博览会也将于7月17日在乌兰察布隆重开幕。为全面展现乌兰察布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乌兰察布“双创”工作经验亮点,由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新华网内蒙古分公司组织开展了“辉煌七十年 聚焦新发展”走进乌兰察布集中采访活动。采访期间,来自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新华网31个省区市频道的编辑、记者围绕民生、扶贫、民族团结、双创、大数据、旅游、农牧业等主题深入调研。从今日起,本网推出系列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航拍等报道形式,立体报道乌兰察布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发展态势和乌兰察布创业创新工作亮点。 新华网乌兰察布7月3日电(程立葳 吴亚芬)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一年领的低保金还不够老两口的药费。多年来,贫困户刘仁过的都是这样紧巴巴的日子。直到去年,家里来了家庭医生,改变了他们窘迫的生活。 一户贫困户的窘境:怕歉收年份,更怕有大病 今年77岁的刘仁,是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的贫困户。他有四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多年来,刘仁和老伴石翠连,相依为命。 年纪大了,农活干不动了。地里种的庄稼,收成好的时候勉强糊口,收成不好的时候,夫妻俩连温饱都成问题。 而更令人发愁的是,老两口都患有冠心病,常年需要吃药,每个月都要花去400多元。这笔开支,对他们来说,着实不小。 刘仁有低保,2016年领了3416元。然而,“一年低保金,都不够买药的钱。” 老两口过得苦。不但怕遇上歉收年份,更怕有大病。 一名医生的工作:入户送药,雷打不动 乡村医生张文英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从2016年12月开始,张文英每个月有两天,一定会出现在刘仁家。他来做两件事,一是给老两口量血压、检查身体,并记录在册;二是来送药。 6月27日,张文英来到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贫困户刘仁的家中送药。(新华网 程立葳 摄) 检查是免费的。送来的药是针对刘仁夫妇所患疾病开出的,每次够吃半个月,收七八元钱。 刚开始,刘仁不敢相信有这么好的事情,以为只是一时的政策。半年过去了,张文英还是雷打不动,一个月两次来送药。 这名不请自来的乡村医生,是受卫生院的委派入户送药,收取的药费,仅占全部药费的5%。 “算起来,现在一个月的药费才花十六七元,跟不要钱似的。”刘仁挥着手兴奋地说。 东壕赖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治国介绍,根据相关政策,目前刘仁老两口除了低保金外,每年每人还有1200元的养老保险、450元的生态补助退耕还林款。此外,还能领取一笔转移性收入。 低保金不用拿去买药了,再加上其他的补贴,刘仁夫妇的生活有了保障。 |
- 2017-07-04“精准扶贫班” 南平市招生百人
- 2017-07-03王岐山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 2017-07-03泰康人寿福建分公司热烈开展7.8公里扶贫公益跑活动
- 2017-07-03农行昌都分行精准对接产业扶贫
- 2017-07-03宁德市本月起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