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占婷 刘婵娟 王鹏靖 文/图)“听说市立医院可以挂省里肿瘤专家的号,我马上就带我爸来看病了,他现在身体恢复得不错,我们全家人都很感激刘医生。”近日,李女士表达了对武夷山市立医院副院长刘捷的由衷感谢。 今年4月,福建省肿瘤医院与武夷山市立医院携手共建专科医联体。同年6月,肝胆胰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捷被委以重任,驻点市立医院挂职副院长。他到任后以“管理+技术”双轮驱动,破除制约市立医院肿瘤专科发展的瓶颈障碍,助推武夷山肿瘤防治事业快速发展。 如何让县域肿瘤患者转变观念,增强在县级医院接受治疗的信心,这是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愿景的关键问题,也是摆在县级医院面前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对肿瘤治疗这样高度敏感的医学领域,建立患者的信任尤为重要。而好医生是患者留在家门口就医的‘定心丸’。”刘捷在谈及县域肿瘤患者“大病向外跑”的普遍现象时说道。 要提升县域肿瘤诊疗水平,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科人才队伍。因此,刘捷一方面推动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另一方面依托省肿瘤医院的资源优势,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门诊带教、教学查房、专业培训、实操演练、MDT多学科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搭建了全方位的学习平台,确保市立医院肿瘤专科医护人员掌握最新的诊疗知识与技能。 前不久,他把省肿瘤医院专家团队“请进来”开展学术交流及巡诊活动,下一步还将安排市立医院肿瘤专科医师分批“走出去”进修学习、拓宽视野。同时积极推动与省肿瘤医院的科研合作,鼓励专科医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多措并举助力市立医院肿瘤专科人才提能扩量,为武夷山肿瘤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夯实人才基础。 “刘副院长非常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制定了基础理论学习、临床实践操作、典型案例分析和科研方法应用一整套系统培训方案,推动肿瘤诊疗向规范化、个体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他的‘牵线搭桥’下,省肿瘤医院所有临床科室都为我们敞开了大门,不仅有定期的专业培训课程,还有机会参与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和科研项目。”市立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海高兴地说道。 上任仅两个月,刘捷已带领市立医院肿瘤专科团队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他凭借多年积累的医疗管理经验和肿瘤专业知识,组织院内专家制定了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并推动市立医院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建设。针对我市结直肠癌高发的特点,他组织MDT团队讨论并制定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成功解决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难题,极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他强调分子病理检测在现代肿瘤诊疗体系中的应用,积极推动省肿瘤医院与市立医院在分子病理领域的合作,让精准医疗惠及更多患者。此外,他还引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等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强化肿瘤综合治疗和全程管理理念,提升肿瘤治疗的整体效果。 此外,刘捷还积极参与“N+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送医下乡活动,随同“流动医院”巡诊车深入各乡镇,向村民们提供健康咨询与诊疗服务,普及癌症防治知识,为提高基层群众健康素养、提升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水平贡献“省医力量”。 在接下来的任期内,刘捷将继续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大后方”的全方位支持保障下,根据市立医院肿瘤专科的实际情况,按需施策、精准帮扶,在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特色专科、培育医学人才、提高疾病规范诊疗率和全程管理水平、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构建一个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教育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肿瘤诊疗平台,让武夷山及周边县市的肿瘤患者能够就近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助力推动“健康武夷”建设、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构建取得实质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