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资讯要闻 > 正文
大学生心脏停跳超1小时 在医院十多天治疗恢复意识
2025-01-20 15:36:19 匡惟 罗超 来源: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冯韵  

18岁大学生心脏“罢工”1个多小时,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联合坚守十多天,阿轩(化名)重获新生。

12月23日,阿轩和几位同学往宿舍走,突然“砰”的一声,阿轩面朝地倒在地上,陷入昏迷。120到现场抢救,同时,紧急送其至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杜鹏辉副主任医师经食道超声(TEE)探头实时观察胸外按压和心脏的变化,并找到了病因:阿轩患有严重的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厚度达到4.2cm(正常为0.8-1cm)。厚实、粗壮的肌肉在心脏里如同一堵厚墙,左心室到主动脉的空间变得狭窄,血液流动因此受阻,很难到达主动脉。心脏超负荷,就易出现心脏骤停。

生机渺茫,但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秀凯表示,“他还年轻,启动ECMO(体外膜肺氧合),给后续救治争取机会!”不过,ECMO虽然可以暂时替代心脏和肺的功能,但在心脏停跳超过1小时的情况下,脑损伤风险极高,神经系统预后可能极差。阿轩妈妈坚持继续救治,遵照家属意愿,ECMO团队成员迅速完成VA-ECMO的建立。同时,重症医学科团队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脑部血流灌注;予以适当延长亚低温脑保护时间,减缓脑代谢,降低脑损伤风险;给予冬眠、肌松药等深镇静治疗,避免进一步的脑损伤。

当晚11点,阿轩心跳恢复。经过反复病情评估,1月2日,顺利撤除ECMO。1月4日,顺利拔管,此时,阿轩只是能点头回应,和医生进行简单互动,从部分谵妄逐步到神志清楚。1月9日,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意识。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以心肌肥厚为特征,左心室壁受累最为常见。我国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的患病率约为80/10万。引起肥厚型心肌病的原因主要是遗传,但也有一些是病因不明的心肌病。(厦门晚报记者 匡惟 通讯员 罗超)

更多》图片新闻

厦门集美:开展老年人健康筛查 定制个性化“运动处方”

厦门市首例机器人辅助人工关节置换术成功实施

福清市中医院“三九贴”开贴

上海专家团队赴漳湾义诊 为村民“甲乳健康”全力护航

宁德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讲习班(第五期)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