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急救常识 > 正文
在沙滩游玩时被水母“咬”伤 千万别用淡水冲
2025-07-19 13:53:46 陈起鸿 来源: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王玥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陈起鸿) “好痛,怎么下海玩也中招了?”入夏以来,不少厦门市民反映,在沙滩游玩时被水母蜇伤。这些水母从何而来,被蜇后应做哪些处理,市民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昨日,记者前往五缘湾沙滩实地了解情况,并就此采访了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专家。

游客:被蜇咬后红肿刺痛

昨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五缘湾沙滩,数十位市民正在沙滩边游玩,其中不少人在近海游泳,记者沿着沙滩走了几圈,并未发现水母的踪迹。

时常来此冲浪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在五缘湾沙滩训练,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海里就出现了不少水母,大家下水的时候都会格外注意一些,看到透明状的物质都会主动避开。不过,几天前还是有人被水母蜇伤了。

据介绍,刚被水母蜇伤时,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并且很快会红肿,此后2天之内都有辐射痛,再之后转为瘙痒,一周左右症状才会逐渐消失,但是没有明显的后遗症。

专家:用海水冲洗后就医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陈楠告诉记者,春末到夏季,随着气温升高,容易集中出现大量水母,因为水母本身属于浮游生物,运动能力较弱,会随着水流四处漂浮,所以五缘湾沙滩、环岛路、十里长堤等水动力较弱的区域,常见水母在此滞留聚集。厦门常见的品种包括陈嘉庚水母、中华海刺、十字水母等,品种不同,毒性也有差异。

据介绍,通常人体被蜇咬之后,会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建议市民首先用干净的海水冲洗伤口,切忌用自来水或纯净水冲洗,因为盐度变化是对刺细胞的严重刺激,会加重受伤状况;对于残留组织,应该用镊子或者卡片挑取、刮除,不要用手触摸,避免蜇伤部位扩大;最后要尽快就医,尽量不要自行购买消炎药等可能不对症的药物。

陈楠提醒说,市民在海边游玩时,要控制自己的好奇心,遇到疑似水母的漂浮物要保持距离。


更多》图片新闻

推广“健康副校长”机制 福州援疆医疗专家守护学生健康

老棉农医疗用品公司投产运营 福州现代物流城磁吸效应凸显

探秘减重门诊:开启科学体重管理的魔法之门

福建省卫健委“四下基层”名医志愿服务行活动走进明溪

省卫健委职工子女暑托班开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