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正文
宁德医护闪耀“柔性援疆”路 真情奉献谱写医疗新篇章
2025-07-25 18:14:04 张颖珍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玥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片辽阔而神秘的土地——新疆呼图壁县。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宁德医护用爱与责任书写的“柔性援疆”新篇章。

  在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的战略部署下,宁德市“柔性援疆”医疗人才支援工作已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截至今年7月,16名医疗专家赴新疆呼图壁县开展医疗援助,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帮扶模式,为边疆医疗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情厚谊跨越千里的医疗援助

  宁德市与呼图壁县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地人民的情谊却因“柔性援疆”工作而紧密相连。自《关于实施“丝路同源 智惠闽昌”福建省智力援疆柔性人才引进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的通知》下发以来,宁德市卫健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根据《呼图壁县医疗专家需求分配表》,精心挑选并推荐了一批工作经验丰富、医疗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援疆。这些医疗专家涵盖了肿瘤科、妇科、消化科、肾病科、疼痛科等多个领域,他们的到来,为呼图壁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宁德医疗团队以门诊接诊、手术指导、新技术推广为抓手,全方位提升受援医院服务能力。2个月以来,累计接诊患者4086人次,覆盖内外科、妇产科等10余个专科,重点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边疆高发疾病开展规范化诊疗;完成各类手术60台,其中宫腔镜下微创手术等多项技术填补当地空白。其中,吴晓媚医师创新的“吉曼环组合”治疗子宫腺肌症、金燕子医师开展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等2项新技术,显著提升了当地专科诊疗水平。

  在专科建设方面,团队重点帮扶县中医院疼痛科发展,通过完善人才梯队、提升技术能力,使该科室诊疗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创新建立“1+N”师带徒机制,16对师徒结对帮扶,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骨干。援疆医师黄志雄通过多场专业培训,系统传授针刀医学临床诊疗规范;叶雨钟医师深入校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全方位守护边疆群众身心健康。

精湛医术医者仁心暖边疆 

  5月中旬,来自宁德市中医院肿瘤科的主治医师彭植强,肩负着“传帮带”的神圣使命,带着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谊,踏上了援疆之路。在呼图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分院消化肾病内科,他迅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以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和高质量的医疗水平,赢得了当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广泛赞誉。

  每周一和周三,是彭植强的固定坐诊日。在门诊,他总是俯身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诉说,用专业的知识和耐心的态度,为患者筑起一道对抗疾病的坚强防线。在病房里,彭植强更是忙碌不停。每当护士反馈病人病情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起身,匆匆赶往病床前。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彭植强利用科室病例讨论会等平台,毫无保留地分享诊疗技术,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热烈讨论、共同进步。

  在援疆专家吴晓媚医师的指导下,呼图壁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团队成功实施了首例宫腔镜微创手术。她特别注重“手把手”教学:手术中,她让本地医生主操器械,自己则全程指导关键步骤,包括超声引导下的病灶定位和内膜边界处理技巧。针对吉曼环组合放置术,她通过白天手术时分解操作流程,夜间用解剖模型强化训练,帮助当地医生掌握独立操作能力。这种实战教学使该院妇科微创技术实现从诊断到治疗的新突破。

  彭植强和吴晓媚的援疆故事,正是宁德市“柔性援疆”医护工作的缩影。在广阔的援疆舞台上,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优秀医护人员正在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为边疆人民带去了温暖和希望。

  除常规医疗工作外,宁德医疗团队还组织5次下乡义诊,服务群众100余人次。通过10余篇公众号推文(阅读量破万)广泛宣传援疆成效,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也链接了宁德与呼图壁县两地的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实时共享。

  呼图壁县卫健委负责人表示:“宁德医疗队不仅留下技术,更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帮扶机制。”下一步,宁德市将持续深化“输血+造血”帮扶模式,为边疆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展望未来,宁德市将继续深化“柔性援疆”工作,选派更多优秀的医疗专家支援边疆。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呼图壁县等受援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记者 张颖珍 受访者供图)

更多》图片新闻

暑期防溺水 这份指南请收好

省卫健委举办2025年退休老干部暑期读书班

喜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在这个全国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推广“健康副校长”机制 福州援疆医疗专家守护学生健康

老棉农医疗用品公司投产运营 福州现代物流城磁吸效应凸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