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疾病控制 > 正文
厦门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市民警惕基孔肯雅热
2025-07-25 18:16:50 陈莼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王玥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近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了一起由境外输入引发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所幸目前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主要症状:

高热、关节痛、皮疹

据介绍,感染基孔肯雅热后,通常3-7天内出现症状(潜伏期1-12天)。主要表现有:

1.突发高烧:体温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持续高热。

2.关节剧痛:最典型症状!发热时,多个关节出现疼痛和肿胀,关节痛多为对称性,且进展迅速,可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多侵犯小关节如指、趾、腕、踝关节等,也可累及膝、肩等大关节,大多数患者能完全康复,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影响生活质量。

3.皮疹出现: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可伴瘙痒感。数天后消退。

4.其他症状:可能伴有头痛、恶心、畏光、结膜充血等。

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但它的“后劲”十足——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与登革热的区别:

登革热可致死,基孔肯雅热轻症多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症状相似,常被混淆。两者都是通过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基孔肯雅热“痛得更久”,登革热“危险更大”。登革热的危险在于其重症可能导致严重出血或休克甚至死亡;而基孔肯雅热虽然较少危及生命,但其标志性的关节剧痛往往更持久。

如何预防:

灭蚊防蚊,避免被叮咬

该如何预防?专家表示,目前基孔肯雅热既无特效药,也无针对性疫苗,所以预防是关键。在预防方面,灭蚊防蚊是唯一有效的途径。

1.清积水,端老巢:翻盆倒罐,清理家里家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花盆底碟、闲置瓶罐等);水培植物每周至少换水洗瓶1次,储水容器加盖或倒扣。

2.防叮咬,上装备:家里装纱窗纱门、挂蚊帐,备好蚊香/电蚊拍/驱蚊液;外出游玩时,穿浅色长袖长裤,在皮肤裸露部位喷驱蚊液,少在树荫等蚊虫活动的场所逗留;尽量避免前往基孔肯雅热高风险地区(非洲、南亚、东南亚地区)。

3.有症状,速就医:突发39℃以上高烧+关节痛、皮疹、头痛等症状;务必告知医生:近期有无蚊虫叮咬、是否去过国内外蚊媒传染病流行区。

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市民朋友,近期有到过东南亚、非洲、广东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的人员,需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点击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土语,意思是“弯曲的”——形象描绘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弯腰行走的状态。

据悉,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熟悉的“花蚊子”,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值得注意的是,白纹伊蚊在厦门很常见。


更多》图片新闻

暑期防溺水 这份指南请收好

宁德医护闪耀“柔性援疆”路 真情奉献谱写医疗新篇章

省卫健委举办2025年退休老干部暑期读书班

喜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在这个全国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推广“健康副校长”机制 福州援疆医疗专家守护学生健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