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卫生计生新闻网> 热点话题> 中医天地> 名家访谈 > 正文

中西医之争还有必要吗(图)

usa.fjsen.com 2015-10-13 10:18:55  周怀宗 来源:北京晨报    我来说两句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使得绵延一个多世纪的中西医之争再次掀起高峰。

是殊途同归,是科学和迷信,还是先进与落后,百年已降,处在现代化转型时代的中国,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都遭遇着观念性的挑战,中医也是如此。

百年以后,全球化的时代,传统的中医和现代西医之间的争论,依旧没有停歇。不过也同样有不少评论者提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逐渐完成,许多传统本身也在不断地现代化,中西之间、新旧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中西医之争应该停止了。

治病是医学的目的,而疾病并不分中西。那么,医学之争,又该何去何从?

科普作家

方舟子:新旧之争更合适

中医准确地说应该叫汉族传统医术,西医则应该叫现代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医学,和其他科学学科一样,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已经被世界各国各民族接受,融入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家的贡献。所以所谓中西医之争,也可以说是旧医与新医之争,实质是传统医术与科学医学之争,是地方医术与世界医学之争,是非科学医术与科学医学之争。

传统医术和现代科学的界限是很清晰的,因为一个是非科学,一个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这就好比炼金术与化学、占星术与天文学、风水与地质学的区别。

因此,即便是在现代化的时代,分辨清楚其中的差别依旧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对中医的迷信,妨碍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普及,不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很多人因为迷信中医,损失钱财,延误病情,吃中药吃出严重疾病乃至死亡;浪费了医疗资源,用于无效的中药和中医疗法;还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金去研究中医的“科学性”,例如寻找所谓的“经络”。所以中西医之争,不仅仅是观念的争锋,更事关科学普及、公众健康、医疗资源和科研资金合理利用。

能治病就是好医术,这固然是一种观点,但是应该明白,如果没有科学的评判标准,是不是真得了某种病,病是不是真被治好(还是自愈),治好了之后药物有没有留下长期副作用,都是不清不楚的。所以靠中医是没法准确诊断疾病、判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只能靠现代医学。

当然,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医学也在不断地进步,吸取现代技术的成果。不过有一些理念还是应该界定清楚的。现在也有很多中医搞现代化,但却只是为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和中药的有效性寻找科学依据,或者是想让中药量化,都是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医理论是正确的、中药是有效的,只不过试图利用人们对科学的相信来宣传中医药,这不是正确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彻底抛弃过时、落后、不科学的中医理论,承认大部分中药很可能是无效的,少数有效的也应该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验证是不是真的有效,有效的话是不是安全,也就是我说的“废医验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李兴国:应该反思对中医的态度

中西医是东西方文化和人类创造的财富,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部分,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生存、繁衍,乃至生活质量的保障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西医都是比较强势的,不论是医生的数量,还是在医学管理人员中,都是西医占据优势。中医则比较弱势,有统计显示,当前的中医数量比解放前还低,也一直有不少有识之士呼吁保护中医,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效果上并不是很明显。

造成这种局面的缘故,也与历史的发展有关,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多灾多难,我们的落后使得我们陷入了漫长的苦难时代,遭遇了太多屈辱,因此在学习西方现代知识和保存我们自身的文化之间,也曾经出现过激烈的争论。中医也是其中之一,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出现矫枉过正、过于偏激的做法和观点,这都可以理解。

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就不该再偏激了,我们的国家已经崛起,这个时候,对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应该有更多的重视,而不是摒弃。就如汉字一样,当年不少人主张废弃汉字,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就亡,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有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事实证明,电脑发明了,汉字依然没有消亡,也没有落伍。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对待我们自身的文化。屠呦呦的获奖,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那么多的好东西,我们自己不重视,但是不代表别人也不认可。现代世界上有许多学习中医项目的人,证明它即便在现代,也有它的价值。

更进一步说,中医不论是古代现代,还是在未来,都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它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哲学紧密相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即是哲学理念,也是救命的方法。

今天应该是一个契机,让我们能够更加理智地对待中西医的问题,不能过于偏激,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有更好的保护态度和措施,对于中医,既不神话,也不贬得一无是处,从各个方面正视我们的文化,也是正视我们自己的未来。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张晓明:整理传统更重要

围绕中西医的争论中,有一个绝大的问题往往不被注意,就是大部分人其实是在用西医的标准和观点去看待中医。不论是支持中医的,还是反对中医的,都是如此。

这其实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中西医是诞生于两套不同的思维方式之下的,而这两套思维方式的差别,使得很多争论看起来言之凿凿,但最终都说不到点子上。

比如这一次屠呦呦获奖,人们的观点也各有不同。一种说法是,这个成果本身是从中医中获得资源,包括一些方法,但本质上还是采取现代西医的方式,所以虽然资源是传统中医的,但成果还是现代医学体系下的,中医只是一个资源库的问题。

这样的说法揭露了一个问题,资源库并不是产品。正如当前的很多设计会取材于传统文化,但本质上还是一个现代商品,谁也不会拿着以前的衣服原样不动地去穿,那也不方便,同样的,谁也不会拿以前的房子原样去住,又阴又潮,也没有现代化设施。

所以,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去争论这个奖到底是给了中医还是西医,而是去真正整理、发掘中医本身的内容。在我看来,其实中医有很多传统的方法和理念都非常不错,丢掉了可惜,但是从现在看来,对这些理念的开发还远远不够。

屠呦呦的获奖,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即现代化的问题,中医现代化,在中西医争论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观点。不可否认,现代化系统确实是目前最成功的系统,包括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取得目前这样的成绩,也得益于现代化。但这并不表示,传统就不重要。

如何对待传统的东西,恰恰是后现代人一个重要的特征。后现代最重要的,就是把前现代的东西拿出来,重新去整合、理解。

所以,以中医的思维去看待中医,以后现代人的理念去对待传统,这应该是当今我们如何看待中西医之争的合适的态度。

清华大学教授

唐文明:发展需要兼容并蓄

中医是优秀的传统,也是伟大的发现,历经数千年的累积和不断的发展,成为了一整套完整的系统。

百年来的中西医之争,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说是科学之争,即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我倾向于中医也是一种科学,只不过和现代科学有所差别。有一种说法认为,不仅仅中国古代的科学,包括西方古代的科学,也和现代科学不同,但不可否认,它们也是科学,比如亚里士多德传统下科学。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中医,或许纷争会少一些。

有一个问题应该是值得注意的,医学为治疗疾病服务,所以,有效应该是衡量医学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有不少人认为,能治病的就是好的,不论中西,这种观点,有它的合理性。

屠呦呦获奖,引起了很多争论,应该说,这个成果,中西医都起了作用,这可能也是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传统的中医,和许多传统的东西一样,在现代化社会中,面临着一些和以前不同的局面,在历史上,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方法等等,都相对稳定,而现代化的到来,带来的是根本性的变革,因此,许多传统,在今天正在发生着显而易见的改变。中医也是如此,今天的中医,和传统时代的中医,并不完全相同,同样也吸收了许多现代技术和理念。

所以,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其实在今天这个时代,不必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对于西方医学,我们不可能拒绝,事实上也无法拒绝,应该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同时,对于传统的中国医学,也应该加以重视,认真整理、努力挖掘,发挥它优秀的一面。中国文化一直都是兼容并蓄的,放弃自己的文化是不可行的,但是,拒绝进步,拒绝吸收别人优秀的文化,也同样不行。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