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资讯要闻 > 正文
厦门翔安老乡医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9-09-12 09:26:03 陈晓青 来源: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王超  

翔安老乡医荣登“中国好人榜”

新圩后埔村首个乡村医生黄希呆用医术和朴实情怀诠释医者仁心

  黄希呆上门为87岁的叶奶奶免费量血压。记者 陈晓青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陈冬梅)9月1日,中央文明办发布了2019年8月“中国好人榜”。福建省共有三名身边好人上榜,而厦门翔安区新圩镇后埔村卫生所老所长黄希呆作为此次厦门惟一上榜者,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黄希呆20岁时,作为同安卫校第一届毕业生,将在学校掌握的大量医理知识、临床实践经验,带回位于翔安新圩镇的偏远山村———后埔村,成为后埔村的第一个乡村医生。从医51年来,他怀着满腔热情,扎根山村,守护乡亲,风里雨里随叫随到,用医术和朴实情怀诠释医者仁心。

毕业后 回家乡守护乡亲

7岁时,黄希呆不幸变成孤儿,成为村里的五保户。51年来,他为贫困村民义务出诊上万次,遇到突发急病的贫困村民,他不仅为其减免医药费用,还多方找车将其送往医院。“感恩做人,用心做事。”这是黄希呆对自己最简单的概括。

“我是靠党和政府以及乡亲的抚养长大成人的。”黄希呆始终记得,他从小就被列入“五保户”,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党和政府让他上的学,而三年的卫校学习则是向村里生产大队“借粮”度过的。

每周12斤地瓜、一瓶豆豉……就这样,拿着从村里借来的花生、小米、大麦、地瓜等粮食,黄希呆在3年里努力学习。年幼的他,只能在心里默默记着党和乡亲们的好。1968年8月,黄希呆从同安卫校毕业,他没有选择到城里当医生,而是毅然回到大山深处的后埔村,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知恩图报的他,还慢慢地向村里还钱。

半夜里 急病人之所急

行医半个多世纪来,黄希呆不管寒冬酷暑,不管山路崎岖,不管刮风下雨,都有求必应,有诊必出。

某天凌晨两点,黄希呆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叫醒。原来,同村村民黄尚突发急性胃穿孔。黄希呆初步诊断后,连夜为病人联系医院,并让村民帮忙开着手扶拖拉机一起到医院挂号等。直到黄尚病情稳定,他才回到家中休息。

村民黄祝泳吃饭不断呕吐、上腹部疼痛,黄希呆诊断出其为胃穿孔后,帮他转院,还骑自行车跟着去医院;60多岁的村民黄签摔进路沟内,路过的黄希呆凭着一双腿认出了他,将其拉起并找人帮忙送医,为其捡回了一条命……这样的事情,黄希呆做了太多太多。“基层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很多村民跟我一样出身贫苦。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感觉到身上担着一份责任。这样扶贫济困,我也获得了成就感。”黄希呆说。

退休后 身兼数职更忙碌

今年71岁的黄希呆已经退休了,但似乎比以前还忙。采访间隙,他接到了不少工作电话。“出于对老所长的信任,许多村里的事,大家都会问问黄希呆的看法。”王宾是后埔村村医,也是黄希呆的徒弟之一。在黄希呆的感染下,十多名村民开始学医,现今还有3个在当村医。

虽然不用坐诊上班,一有空,黄希呆就会带着药箱到村民家中看诊、量血压、测血糖。据他介绍,后埔村村民约4500人,其中精神残疾者28人,400多人患有高血压,而这些人住在哪,黄希呆都清清楚楚。

老乡医黄希呆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担任起村里老年人协会副会长、关工委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红十字管委会理事等诸多职务。他给贫困老人送慰问金,带头筹措资金创建村专项教育基金,支持乡村教育事业,用热心奉献谱写了动人诗篇。

更多》图片新闻

邵武启动“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

福安市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进社区”活动

延平区四鹤街道开展“眼病流行病公益检查”活动

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