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方的公众感受到身边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二阳”怎么办?什么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重点人群如何科学做好防护?针对社会热点关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组织专家进行回应。 “二阳”怎么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表示,根据临床情况,近期“二阳”人群的症状普遍较轻,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较少出现持续高热,患者恢复相对更快。 以所在医院为例,童朝晖介绍,目前没有出现发热门诊病人特别多、给医疗资源带来压力的情况,保持正常医疗秩序没有问题。患者如果不发热,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轻微嗓子疼等,可以自行对症处理、服药;如果出现发热,特别是体温持续超过38摄氏度,建议到医院就诊,因为发热的原因很多,除了新冠病毒感染,还可能有其他潜在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一般人群二次感染后的症状普遍较轻,病程较短,转阴时间较快,但一小部分患者仍有疾病进展风险。建议患者在确认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出现持续发热等全身表现,有条件的应及时使用抗病毒治疗药物。 重点人群如何做好防护? 专家表示,对于高龄老人、没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基础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还要重点做好防护。 王贵强介绍,这类高风险人群一旦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应及时氧疗,并通过抗原或核酸检测明确诊断,进行抗病毒治疗早期干预,以降低重症风险、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王贵强表示,社区和基层全科医生应对辖区内的高风险人群心中有数,经常通过各种途径沟通、了解高风险人群感染情况。同时,医疗机构继续提升重症救治能力,让重症高风险人群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童朝晖表示,65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儿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健全,如果家中老人和儿童没有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或基础免疫,建议积极接种疫苗。 此外,童朝晖建议,重点人群在传染病流行高峰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域,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多次感染会有“后遗症”吗? 感染新冠病毒后,一段时间持续乏力、失眠甚至心跳快、焦虑——针对部分患者反映的“后遗症”问题,童朝晖表示,后遗症一般指的是患某种疾病后,躯体、机能上出现一些不能恢复的障碍。根据临床观察,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一些症状大部分出现在特定时期内,长时间看是可以恢复的,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王贵强表示,目前从临床观察看,三个月以上还存在上述症状的病例并不多,没有发现数量较多的所谓“后遗症”患者。从研究数据看,反复感染新冠病毒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可能有一定影响,包括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等,这部分人群应特别注重做好科学防护。 |